康熙什么时候去世的
康熙怎么死的?
康熙大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是自秦始皇以来少有的好皇帝,同时他也是唯一一位学贯中西的学习型皇帝。然而,关于他的死却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他是病死的,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毒死的。近日,康熙第八世孙、从事清史研究的金恒源先生在即将出版的《清史论丛》(2007年号)上对康熙的死进行了重新论证。他认为,康熙是含恨猝死的,而猝死的直接原因是极其残酷的宫廷权力斗争。 康熙死亡时比较突然,认为康熙对自己病况“不够重视”说显然很难成立 康熙皇帝之死一直有许多的争论,康熙死亡时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康熙八世孙金恒源告诉记者,据清朝的官史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二十一日,69岁的康熙兴致勃勃去南苑打猎。十一月七日感觉身体不适,十三日晚便死去。康熙帝临终前几天,只不过是“偶感风寒”,并没有到任何病危阶段,也未发出过任何“病危通知”信号。当时没有任何人能预料康熙竟会突然死去。即使康熙本人也没有任何一点死神已经降临之预感。 支持正常病故的人对此的解释是,康熙对自己的病况“不够重视”。金恒源说,康熙对自己的病情“不够重视”本身至少已反映出当时情况并不严重。另外,即使康熙本人对病况不够重视,在已经宣布龙体“不豫”的情况下,身负重任的议政大臣,特别是对康熙的健康负有重要责任的御医们,又如何敢“不够重视”?可见,在研究康熙帝死因中,提出康熙帝对自己病况“过于轻视”者,只是为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开脱干系的说辞而已。 康熙死时只有雍正一人在身边,种种迹象表明,当时康熙已被完全隔离 在康熙帝死前,宫廷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金恒源说,据史料记载,十一月六日康熙帝在南苑听取胤禛、隆科多等人汇报通州查勘粮仓一事时“久议方散”,十一月七日康熙就宣称“偶感风寒”。而宣称“偶感风寒”后,又始终没有任何治病的活动与记载。 十一月九日,康熙帝命令胤禛去南郊祭天,胤禛以“圣躬不豫”为名推辞不去,多次恳求留在康熙身边,遭康熙拒绝。而十一月十日,胤禛却一日三次派侍卫进入康熙寝宫,以后又每日不断多次派侍卫进入,直至十三日晚康熙猝死。 十一月十三日丑刻(凌晨1-3时),康熙急召胤禛,胤禛当时正在南郊天坛,距畅春园骑马不到一个小时即可赶到,但直至巳刻(上午9-11点)才匆匆赶到。胤禛为什么连续8-10个小时始终不露面? 另外,令人怀疑的是,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猝死,除胤禛一人进出五次,竟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康熙猝死后,胤禛为其父更衣,也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而且康熙猝死后,从畅春园往紫禁城宫内移灵时,又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 种种事实证明,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康熙死后,康熙及康熙寝宫已被雍正完全隔离与控制。 民间盛传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研究认为,雍正向康熙进参汤确有其事 雍正即位后,民间就一直有人说康熙皇帝不是寿终正寝的,他是被雍正皇帝害死的。雍正朝吕留良一案中,曾静的供词为 “圣祖皇帝畅春园病重,皇上进一碗人参汤,圣祖就驾崩了。”这是说康熙是被毒死的,凶手就是雍正。著名清史专家孟森认为,康熙当年的病情并不重,突然死亡,不能不使人生疑。那么,康熙帝去世当天,雍正向康熙进参汤究竟是否真有其事? 金恒源告诉记者,最知道事实真相者,莫过于雍正本人,对于参汤事件究竟之有无,雍正本人在百般辩解后,终于吐出了真言。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说,八阿哥用他向康熙进参汤一事加恶名于他进行报复。雍正认为 八阿哥把康熙帝之死同自己向康熙帝进参汤作为因果关系是“加恶名于朕”。可见,雍正否认的是,他并无以参汤弑父夺位之心,而并非否认自己在康熙帝临终之日确向康熙帝进参汤之实。雍正进参汤,八阿哥根本不在现场,又为何能知道?当是康熙帝近侍之人揭发所为。雍正一上台就将康熙帝近侍之人一网打尽,原因也盖在于此。 金恒源认为,造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巨大、强烈的精神刺激 金恒源说,康熙在多年立储问题上曾大伤脑筋。从康熙晚年言行来看,他的建嗣计划中培养的对象是皇十四子胤祯而不是皇四子胤禛。 康熙早年曾三征噶尔丹,平定西北疆土。康熙五十七年秋天,康熙正式任命胤祯为抚远大将军,实际上是在给胤祯创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他顺利登上宝座铺平道路。但康熙也许没有料到自己会败在他晚年疑防最甚的四阿哥胤禛手上。 金恒源推测,晚年的康熙年老体衰、心力消耗过大,但这并不是构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造成康熙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巨大、强烈的精神刺激。表现在,从十一月十日起,康熙实际已处于四阿哥胤禛的控制之下,这使康熙受到了自二废太子后最强烈的精神刺激。 康熙本无致命疾病,但在以上刺激、打击下,精神崩溃,终于卧床不起,并引发高烧。胤禛明知康熙平日讨厌人参,老年高烧者忌服人参却又偏用人参,使康熙病情迅速恶化。康熙秘密急召十四阿哥胤祯加快回京,又被胤禛成功阻截。最终在胤禛的隔离与控制之中,康熙帝彻底崩溃。 康熙之死的不同说法 早年清史专家孟森先生对康熙帝之死深感怀疑。通过文献的辨析,他认为康熙死于胤禛的阴谋,这是胤禛“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所造成的。 清史著名学者王仲翰在《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中也认为康熙帝被谋害致死之说不是捏造的,并以意大利人马国贤身临其境目击其事的记载断言 “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 近年,学者许曾重指出 康熙帝去世和胤禛嗣位“是一场以武力为后盾,精心策划,巧妙安排的宫廷政变”,是“隆科多在药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药”害死了康熙帝。 针对康熙帝被谋害致死说,有人认为这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康熙帝生前对胤禛较为信任,临终传位,完全可能,而且康熙帝久病在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病状,其死亡实属正常,再则,康熙帝本人对人参“不轻用药”,加上警卫森严,用人参汤毒死他是很难的。
康熙是哪年死的?
1722年12月20日死的.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了解他,推荐看
鹿鼎记
康熙大帝
康熙去世的准确时间是多少?
1、康熙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死于畅春园。 2、人物简介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 Hiowan Yei,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3、人物成就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康熙是69岁死的?
康熙生于1722年,死于1654年,虚岁六十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康熙强调兴礼教,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下诏说 “盛治之世,余一余三。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比闻小民不知积蓄,一逢歉岁,率致流移。夫兴俭化民,食时用礼,惟良有司是赖。”
他曾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子史精华》《朱子全书》《大清一统志》《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康熙对西方文化也感兴趣,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颇有著述。
康熙多少岁去世的
康熙享年68周岁,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间对清朝的影响颇深,开创了盛世局面。
康熙一生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训练,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有深厚的汉学修养。后人评价他之所以是位明君,与他的文化背景有关。另外他还是历史上在位期间最长的皇帝,因有多个儿子,所以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场面,虽然很是血腥,可不得不说他的做法其实是很正确的,只有赢者,才能成为一国之君。
后人对他最后传位给四阿哥胤禛这一举动不明白,因为当时四阿哥不是最出挑的一个。当时大臣们很是拥护八阿哥,最后却没能成功继位。据民间传说康熙晚年期间曾多次去到胤禛住的地方,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因为当时康熙的子嗣众多,这一举动的意图很明显。
康熙什么时候去世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康熙逝世时间、康熙什么时候去世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