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演播室(天气预报演播室素材)
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是现场直播吗?
答:不是,是录播的,通常都是在18点左右开始录制,18点40分前录完,发到电视台,保证在新闻联播后可以播出。
延伸:《天气预报》节目属于中央气象局华风集团所制作,该栏目的主持人也属于华风集团的编制,从该集团拿工资。而这六位主持人也不只主持每晚7点半中央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华风集团要制作100多个跟气象有关的节目,节目输出的平台不仅包括中央台的多个频道,还包括旅游卫视、凤凰卫视等多个电视台。当然,这其中,最著名的节目当属每天19:30中央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它的收视率一般保持在8%左右,对于央视的节目来说,这个数值的确很惊人。也难怪,02年,朱镕基前来视察工作时,为其题词:“最受群众欢迎的气象明星”。
节目的录制场所主要在华风集团影视楼的演播室,背后的幕墙是绿色背景,在幕墙前的左右两侧,各有两个屏幕,正前方则是一台摄像机,而主持人就是站在两方屏幕之间主持。至于在电视上看到的标满天气状况的地图,在录制时,背景上是没有呈现出来的。一切全凭主持人的"真功夫",主持人需要熟练地了解地图各个区域的方位,以便在在镜头前"指示"后,自己所说的区域和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所指区域是一致的。一同前往探访的几位媒体记者都尝试了一下,结果,无一例外,都偏差极大。其实,录制节目的主持人通常有一个小窍门,在地板上有一处区域是黑色的,主持人通常站在这块黑色区域播报天气,即使如此,要以一种“幻想”的方式指清楚地图上的每一块区域,也不容易。
整个小组由两位电视编导、一位气象编导、主持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等七八人组成。这还不包括为节目把关的气象专家们。编导们有时从上午就开始准备选题了,主持人一般在下午3点左右到岗,和编导一起讨论当天的内容,“我们会讨论当天有哪些特别的信息值得提示和注意,给观众预报。”讨论后,主持人会和编导一起参与组稿,然后把稿件拿给气象专家审核,再由编导制图。观众每天看到的地图和卫星云图会有一些模板,编导负责每天更新数据。
由于天气情况复杂多变,为了能把最新最准确的天气信息传达给观众,《天气预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往往要持续很长时间。节目组在15点左右讨论了大致的天气形势后18点多才能拿到具体数据,而节目要在18点40分前录完传送给央视,保证赶在《新闻联播》之后播出,时间还是相当紧张,“既要保证播出安全的,又要保证最新的数据都能加进去。”
气象台制作天气预报时,主持人站在一蓝色挂布前主持,请问天气预报怎么就制成电视里播出的样子了呢?
蓝布好,
这么做的道理很简单,便于电脑处理,凡幕布颜色部分做成透明,加上需要的背景,主体特效就出来了。用蓝色做幕布色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一般主体都是人物,人的衣服头发肤色中,最少见的颜色就是蓝色,那么蓝色幕布的应用就应该最广泛,大家渐渐把特技背景,叫做蓝幕了。
实际上,蓝幕现在慢慢变成历史名词了,不仅仅是颜色不拘于蓝,背景色的要求也越来越低,即便是没有幕布的主体,抠出来作特技也没有多困难(扣背景也一样),你看阿甘正传里面,有古老的新闻镜头,抠出原来的历史人物,再把汤姆汉克斯的现代表演形象加进去,也做得天衣无缝。
现在天气预报显示画面的是什么技术,原理是什么,甚至人可以走进画面去?
用的是背景合成,天气预报演播室的背景通常是用一种平时很少使用的颜色作幕布,其整个背景均是由这种颜色做成的,演播人员在摄像机面前拍摄的画面送入幕后制作人员的电脑系统中合成人造的背景,凡是幕布的颜色就填充这种合成的背景,人就走进画面里去了。
但是偶尔会拍“穿帮”比如演播人员的衣服偶然间穿成了类似幕布的颜色,那播出的人就成了没有人身子的妖怪了,这在一些电台是偶尔可以见到的奇观之一:〉
所以演播人员对所穿衣服的颜色有着严格的要求。
央视天气预报播报员后边是什么?
很多观众都不知道,《天气预报》的背景只是一面蓝墙。因为使用了“抠像”技术,才会出现电视上见到的地图。“抠像”,简单说就是主持人背面是蓝色,抠像之后,凡是画面中的蓝色都会变透明,然后将抠掉颜色的图像叠加在地图上面,这样看到的就是主持人站在地图前面。所以,气象主持人其实就是在一面蓝墙前“指点江山”,在空空的蓝幕前,主持人不仅要准确无误地表述,而且要根据图形的变化精准地指出文稿中描述的信息在图上的位置。“凡是参观过《天气预报》节目演播室的观众都会发现,在一面蓝墙前快速而精确地指点地理位置实在是一件很艰难甚至有点令人崩溃的事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