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用什么做长城 建造长城时的秦始皇
秦始皇是怎样修建起长城的
长城不是秦朝一朝修的,更不是秦始皇一人之令就能建成的。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掠夺,秦、赵、燕都各自在北部边疆修建了长城,秦灭六国,一统中原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扩建,将各国的长城连成一体。以后历朝历代多次修建,现在的长城主要是以明长城为主体的。
秦始皇修长城用了什么材料,能让长城屹立不倒?
我们都知道,在秦始皇之前天下处于乱世之中,他统一天下之后进行了整顿,我国开始正式进入到了封建时期,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后人对他的评价争议不断,对于他的功绩人们是敬佩的,是他统一了文字,为后面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人说他是个好皇帝,也有人说他是个暴君,但我认为,在当时那个时代,秦始皇能够做出那样的丰功伟绩,就足以弥补他的过错了。
对于他暴政当中讨论最热烈的就是他修筑的长城,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这个万里长城还一直存在在那里,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也有人就好奇,这个长城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屹立不倒呢?到底是有什么原因呢?就算秦朝现在已经不再了,而且已经过去了那么长时间,但是作为第一个朝代,封建社会的开端,到现在也是备受关注的,他们当时并没有任何的高科技,更没轻便的劳动工具,但是却能把万里长城给建造起来,实在是令人惊叹
。
这都是老百姓一砖一瓦用手给建起来的,所以导致民生沸腾,当时百姓都说要推翻秦朝的暴政统治,在他决定修筑长城的那一刻,全天下几乎都在反对,连他最器重的儿子扶苏都没办法理解父亲,所以他就派扶苏去边境看看匈奴是如何侵犯国家的。
其实秦始皇只是想得比较长远,他修筑长城虽然是一时造成百姓生活痛苦不堪,可往长远想,匈奴频频挑衅,边境百姓时常人心惶惶,若没有长城,以后如何太平?在当时那个时代,谁又能理解秦始皇呢?
而且在修长城的时候,他们的石头也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每一个石头都那么大,都是在经过挑选之后才拿来用,这也是长城能够坚固的原因之一。而且据说当时在建造长城的时候也是因因为添加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粘合剂,不过由于当时还没有水泥这个东西,所以古人就想办法来制造和水泥有同样功效的材料,大部分是用混合熟石灰,以及碎沙还有糯米等形成的一种粘合剂。
但是这样非常消耗人力,而且连粮食也是消耗严重,但是这样的城墙却是非常坚固的,而如今我们建筑大多数是用水泥来糊墙,长时间下来会有裂缝,可如果仿照古代那么做的话,就不同了,虽然说是坚固了,但是粮食太浪费了,这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发展观念,因此也就被杜绝使用了。
这个粘合剂的确是好用,但是在现代如今高科技发展下却是很浪费的,设计师自然也会考虑到这一点,在选择牢固和浪费结合的情况下做到最好的平衡,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还是很厉害的。
万里长城是靠什么来修建的呢?
1、利用地形,就地取材,有山的地方,尽量利用陡险的山脊,外侧峭直,内侧平缓。并开山取石,凿成整齐的条石,内填灰土和石灰,非常坚实。
2、黄土地带主要用土夯筑。沙漠地带用芦苇和红柳枝条层层铺沙粒小石子,例如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就是如此,保存下来的城墙,沙粒石子已经压实,不易破坏,有些沙石与苇枝粘结在一起,相当坚固。
3、望楼的阶梯则用几十层纤维粘叠而成。明朝的长城在重要地段用砖石垒砌,就地开窑厂烧砖瓦,采石烧石灰。
4、这么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天文数字的人力物力,的确不是一个朝代就能完成的。在遥远的古代,生产和安全条件如此艰苦,那些修长城的劳力不知运用什么技术手段完成了这一世界奇迹建筑。
5、我们通过史料得知,修长城的劳力主要是戍防军队,其次是强征的民夫,第三是发配充军的犯人。秦汉时有一种刑罚叫“城旦”,就是罚去修长城的人,白天看守巡逻,夜里修筑长城,十分辛苦,这种刑罚一般为期4年。
6、明代修长城时没有施工和运输的机械,主要靠人力搬运,大条石一块就有2000多斤,大城砖一块也有30多斤,内含沙石子,非常坚硬,石刻不动。搬运方法主要是排成长队传递,也采用了手推小车、滚木、撬棍、绞盘等简单的工具。有时还利用畜力替代人力,传说八达岭在修建过程中,曾让毛驴驮着装满石灰的筐,在山羊角上系了城砖轰上山去,代替人力运输。但大量的工作还是靠人力完成的。说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和血泪,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秦始皇用了什么黑科技,为何长城千年不倒?
秦始皇为何“万古一帝”的地位无人动摇?是由于其确实给后世留下了足够多的东西,哪怕是几千年之后,我们依旧能够切实感受到秦始皇的伟大。“万里长城”作为秦始皇一手抓的伟大工程,给我们带来了足够多的震撼。
我们震撼于它的宏伟与壮大,但让我们更为震撼的是,它可以屹立千年而不倒。试问现在又有哪个宏伟的工程能够做得到这一点?在那个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年代,要想做到这一点其实是要动动脑筋的,而秦始皇的确在建造长城的时候,用了一项黑科技,现在说出来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秦始皇为何要修建长城
在华夏大地,农耕一直是这片大陆的主旋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可这片大地的北方却与游牧民族接壤。当年的秦国被分到秦地,秦国的祖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与西北部的游牧民族混居与战斗。赵国由于地处中原北部,依旧避免不了与游牧民族的冲突,李牧就是在镇守雁门关对战匈奴时扬名天下的。匈奴骁勇善战,机动灵活,他们成了中原地带君主的一块心病。
早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其实已经在修建长城防御匈奴了,但是不成规模。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这样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北部匈奴问题,成了秦始皇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没有任何天险屏障的中原地区,就好似一个门户洞开的庭院,匈奴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又怎么能维护帝国的尊严与国家的稳定。
公元前214年,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命蒙恬率领大军远征匈奴,蒙恬不负众望,打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为了巩固胜利果实,秦始皇征集几十万民夫修建万里长城。不知道秦始皇有没有后悔过,大秦帝国烟消云散,其实和修建这几个浩大的工程有很大的原因。
我想,长城的作用是历代帝王都不可能忽视的,不然的话,历代帝王就不会不断的修葺、加固它了。历史的长河流淌了这么多年,长城在抵挡北部游牧民族入侵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长城屹立千年不倒,秦始皇用了什么黑科技
一般的建筑物,可能七十年就已经很老了,像在我老家,我爸爸结婚时建的房子,这才三十年就已经快不行了。可秦长城持续了两千多年,依旧巍峨屹立在华夏大地,说明当年秦始皇在建立长城时,还是有一些黑科技的。试想一下,没有钢筋混凝土,也没有水泥,单纯依靠民工,这样宏大的一个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当时人们还是想出了一个绝佳的办法来起到“水泥”的作用。人们用糯米粉完美的代替了水泥,将煮熟的糯米混合砂石就能很好地起到粘合的效果。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我胡扯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得用多少糯米才能够修建长城的?
我所说的是这件事可行的理论基础,修长城这么浩大的一个工程怎么可能全用糯米粉呢?后期他们是用红泥、石灰、和沙石加上少量的糯米粉水,混合之后干燥夯实。这样处理既能够起到粘合的作用,又不用耗费大量的糯米,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我曾到大境门相连的太平山上的长城去看过,山顶上的长城更多的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头一块块的堆砌起来,芦苇混合砂砾来处理缝隙,砂砾中的碱与芦苇中的盐在化学反应之后,修建出的长城依旧非常坚固。
后记
糯米粉水绝对不是野路子,现在很多的古建筑的修葺依旧会采用这种方式。即便如此,绵延数里的长城依旧耗费了秦帝国大量的人力物力,惹得国内民怨沸腾,假如秦始皇能够以一个更温和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是不是大秦帝国真的就可以一代代传递下来呢?
这也只能停留在如果之上了,秦始皇用有限的生命,做出来如此多不朽的成就,万古一帝当之无愧。
关于秦始皇是用什么做长城和建造长城时的秦始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