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月球的谜有什么 关于月球的谜团
月球的三个未解之谜是指什么?
形状不规则
早在18世纪末,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就注意到,形状不规则的月球自转时会发生“颤抖”。
“谜团在于月球太扁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与行星科学教授玛丽亚·T·朱伯告诉《纽约时报》记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太空探测器发现,处于月球与地球地心连线上的月球半径被拉长,也就是说,如果沿赤道把月球分成两半,截面不是正圆,而是像橄榄球一样的椭圆,“球尖”指向地球。但迄今无人能就月球当前形状的成因给出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释。
质量不均匀
一般认为,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产生的部分碎片形成月球,但这也仅限于推测。
月球形状的另一个谜团是,月球面对地球一面在物质构成及外貌方面与背对地球一面差异很大 前者地壳比另一面地壳薄许多,并拥有由玄武岩构成的广阔平原,这些平原被称为月海,这是很久以前月球表面火山喷发的结果。背对地球的一面地壳厚很多,有更多陨石坑,几乎没有月海。
一定程度上,月海中密度较高的玄武岩使月球的质量中心不在几何中心,偏离了约1.6千米。但是,迁移的发生过程尚不清楚。
月地渐远离
法国人拉普拉斯在18世纪末发现月球形状不规则难能可贵,然而,他没有看到的是,月球正在逐渐远离地球。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约3.8厘米。
现在的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科学家估计,和现在约38万千米的距离不同,早期的月地距离可能只有约2.6万千米。由于天体运行轨道半径与天体转速有关,按照这一假设,1比1的自转公转周期比可以解释当前月球形状不规则的现象。
人类登上月球揭开了哪些谜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靠的是理论观测计算的基础,当然首先证明了我们的理论较为成熟,下来确定没有人类的生存,同时也确定了没有生物,还有确定没有中国的嫦娥还有那只大兔子。
不过登上月球带回来的更多的是未解之谜,包括月球的起源、年龄、表面放射性,月球磁场等等的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考证和研究。有一个“月球十大未解之谜”可以参考看看。
什么是月球之谜?
●月震 发生在月球上的地震自古以来,月球就激发了人类很多美丽的想象。嫦娥奔月,玉兔捣药,虽然“高处不胜寒”,却也“别有天地开”。这样美丽的传说,似乎告诉人们,那天空上美丽的玉盘“孤独”而“空寂”。那么,月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月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空心球的发现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月球是一个死寂的世界。自1969年“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时,人们了解到月球上并不安宁,而是一个极其活跃的世界。而且,月球上每年发生月震近千次。根据月震仪的长期记录,月震与地震比较起来强度并不大,一般月震的能量仅相当于1~2级地震。到目前为止已记录到的最大月震只有4.8级。可奇怪的是,同样震级的小震,在地球上只能持续1分钟左右,但在月球上却要持续大约1个小时,有时几天后才能平息下来。不少科学家认为,这种奇怪现象只有一个解释——月球是空心的。
1949年,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威尔金斯博士就已预言,月球很可能存在中空现象,而且其内部的空洞肯定是相互贯通的。那些巨大的圆形洞穴是供外星人的宇宙飞船出入月球的门户。他还在《我们的月球》一书中,推算出月球空洞的体积约有5800万立方千米。可威尔金斯的这番惊世见解当时并未引起世人足够的重视。
人类首次探测月球生命现象,而拍摄的疑似有水和生命迹象的照片,从此人类对月球的表层下进行了新的探测,也启迪了月球的空心之说。
宇宙中自然形成的天体几乎都是实心的,只有人造天体、卫星、宇航器才可能是空心的。物体实心与空心的一大显著差别,便是在受到外来物件撞击时的声响不同 实心的又闷又短,空心的又脆又长。条件允许的话,空心物体的响声甚至悠扬回荡,悦耳动听。当然,月震并不是证明月球空心的唯一证据,月岩的密度也能说明问题。一般说来,月球与地球几乎同时形成,其内部构造应与地球接近,有月壳、月幔和月核。
按照常规推理,月球的密度似乎也应和地球一样,呈现越向内层就越高的规律。如果月球密度高于地球,那么月球质量可能大于同体积的地球土壤,反之会小一些。然而,实际数据与人们的设想却是背道而驰。经测定,从月面不同地点取回来的岩石标本,密度为3.3克立方厘米,要比地表岩石密度高出15%~20%。按理月球的平均密度应大于地球。可是月球的重力却只有地球的1/6,这是一个可疑之处。而另据天体力学资料计算,月球的质量要比同体积的地球土壤轻40%左右。既然月球表层质量较重,而整个月球质量却较轻,对此现象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月球内部存在着巨大的空洞。天体物理学领域的无数次试验证实,自然形成的球体不可能呈中空状态,换言之,空心的月球不会自然形成。
许多天体物理学家坚持认为,月球很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月球本身就是一艘大得无可比拟的“空心飞船”。月球的运行参数也是妙不可言,如月球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也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月球绕地球运转与绕太阳运转的轨道面恰好重合,日全食时月亮与太阳的大小正好一丝不差;作为一颗卫星,月球的体积和质量简直太大了,如此庞大的星球会被直径仅是其4倍的地球所吸引;许多月海平坦得像台球桌一样,这样奇怪的地形很难说完全是自然形成的。
还有人认为,月球绕地球一周是28天,自转一周也是28天,这就使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而另一面始终背对人类,这也显得非常奇怪。
精避分析与奇谈怪论沸沸扬扬,不一而足。这也许正印证了一句名言 “我们对月球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发感到它是一个多么复杂的天体。”
对于神秘月球的真正探索是从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登月,月球之谜有什么?
月球之谜有什么?
1、月球,月亮,俗称月亮,古称太阴、玄土、单鹃、潘宇,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太阳系第五大卫星。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其表面布满了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0倍。细数月球未解之谜,月球表面是玻璃状的。
2、月球起源的奥秘;关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三种理论,都有缺陷,但阿波罗计划有助于证明,其中可能性最小的理论似乎是最好的一种。一些科学家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在46亿年前由大量宇宙尘埃形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摘”来的。然而,阿波罗探月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和组成有很大不同,有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即“俘获说”。他们认为,月球意外闯入地球引力场,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然而,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是相当困难的。所以以上三种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正如罗宾·布雷特博士所说,“解释月球不存在比解释它存在更容易。”
3、月球不锈铁的奥秘;月球岩石样本还含有纯铁颗粒,科学家认为这些颗粒不是来自陨石。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奇怪的现象:这些纯铁颗粒在地球上已经7年没有生锈了。在科学界,不生锈的纯铁闻所未闻。
4、月球玻璃表面的神秘;阿波罗号宇航员发现月球表面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物质,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毁了。正如一位科学家指出的那样:“月球上覆盖着玻璃。”专家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不是由一颗巨大陨石撞击产生的。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太阳爆炸的结果——一种微新星状态。
5、月球内部物质聚集点之谜;1968年,绕月飞行的探测器首次显示月球表面下存在“物质聚集结构”。当飞船飞越这些结构时,由于其巨大的引力,飞船的飞行会略低于规定的轨道,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时,会略微加速,这清楚地表明了这种物质聚集结构的存在及其巨大的质量。科学家认为,这些结构就像一个靶心,由重元素组成,隐藏在月球表面的“海”下。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似乎没有人知道如何对付它们。”
6、当一个巨大的物体攻击时,月亮的声音之谜。在“阿波罗”探索过程中,废弃火箭的第三个推进器撞上了月球表面。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文件,“每次这样的噪音听起来都像一个大钟。”当月球着陆器降落在一个颜色特别暗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在月球表面钻孔非常困难。对土壤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的稀有钛(用于超音速喷气式飞机和宇宙飞船);其他硬金属,如锆、铱和铍,也很丰富。科学家们感到困惑,因为这些金属只有在非常高的温度下才会融化到周围的岩石中——大约4500华氏度。
7、月球放射性之谜,8英里厚的月球表层具有放射性,这也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15号宇航员使用温度计时,他们发现读数高得惊人,这表明亚平宁平原附近的热流确实非常热。一位科学家惊呼:“天哪,这片土地就要融化了!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月球中心的温度并不高。热量是由月球表面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散发出来的,但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钚)从哪里来呢?如果他们来自月球的中心,他们怎么会来到月球表面呢?
8、干燥的月球上大量水蒸气的奥秘,第一次月球探索表明月球是一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这里比戈壁滩干燥一百万倍。在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中,月球表面没有发现水的痕迹。然而,阿波罗15号科学家在月球表面探测到一个面积为100平方英里的气团。科学家认为这是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遗弃的两个小水箱漏水造成的。但是这么小的水箱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水蒸气呢?当然也不会是宇航员的尿——直接喷到月球的天空里。水蒸气似乎来自月球内部。
9、月球磁场的奥秘,早期的探索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但对月球岩石的分析证明它有很强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困惑,保罗·加斯特博士宣称:“这里的岩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如果月球曾经有磁场,那么它应该有一个铁核,但可靠的证据表明月球不可能有这样的核;而且月球不可能得到其他天体(比如地球)的磁场,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它一定离地球很近,然后会被地球引力撕成碎片。
关于人类对月球的谜有什么和关于月球的谜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