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上什么样子 木星里面是什么样子
木星上的条纹和大红斑是什么?
使用望远镜观察木星的时候,能发现木星上有沿着与赤道方向平行的带子,这些带子横穿过木星的圆轮。木星的条带很有规律,明暗相间,一般为黄绿和红褐的颜色,它们成为木星的独特标志。当仔细地观察时,便会发现这些条纹带并不是一种永久的结构,它们总是在不断地移动着。原来木星的条纹带是木星大气构成的,这些条纹带足有上千千米厚。
木星除了有条纹之外,更为令人不解的是木星赤道之南的大红斑。这个大红斑自1665年被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以来至今已存在300多年了,它长约20000多千米、宽11000千米呈卵形,可以容纳两个地球。粗看起来大红斑也好像总是不变的,但是经过连续地观测记录可以发现大红,斑的颜色总在不断地变化着。有时颜色浓艳,有时又显得暗淡,甚至有时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出它的轮廓来。细致地观测发现大红斑不但颜色在变化,而且它的大小和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最初发现这个大红斑时它长约30000千米,300年来它曾逐渐地延伸为40000千米,后来又慢慢地缩小下来,至今已经缩短到只有21000多千米了。在大红斑改变大小和开头的同时,它在木星上沿着经度方向漂移着。大红斑在颜色、大小、形状和位置上的不断变化,说明它肯定不是一种固态的物体。科学家们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大红斑是木星上的一个巨大的风暴。
木星上是怎么样的?(回答时请把你们的QQ号写下来)如题 谢谢了
木星的光环 木星的光环较土星为暗(反照率为0.05)。它们由许多粒状的岩石质材料组成。 木星有一个同土星般的光环,不过又小又微弱。(右图)它们的发现纯属意料之外,只是由于两个旅行者1号的科学家一再坚持航行10亿千米后,应该去看一下是否有光环存在。其他人都认为发现光环的可能性为零,但事实上它们是存在的。这两个科学家想出的真是一条妙计啊。它们后来被地面上的望远镜拍了照。 木星光环中的粒子可能并不是稳定地存在(由大气层和磁场的作用)。这样一来,如果光环要保持形状,它们需被不停地补充。两颗处在光环中公转的小卫星 木卫十六和木卫十七,显而易见是光环资源的最佳候选人。 伽利略号号飞行器对木星大气的探测发现在木星光环和最外层大气层之间另存在了一个强辐射带,大致相当于电离层辐射带的十倍强。惊人的是,新发现的带中含有来自不知何方的高能量氦离子。 1994年7月,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碰撞木星,具有惊人的现象。甚至用业余望远镜都能清楚地观察到表面的现象。碰撞残留的碎片在近一年后还可由哈博望远镜观察到。 在夜空中,木星是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仅次于金星,但金星在夜空中往往不可见)。四个伽利略的卫星用双筒望远镜可很容易的观察到;木星表面的带子和大红斑可由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迈克·哈卫的行星寻找图表显示了火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细节,越来越好的图表将被如灿烂星河这样的天文程序来发现和完成。 过去有人猜测,在木星附近有一个尘埃层或环,但一直未能证实。1979年3月,“旅行者1号”考察木星时,拍摄到木星环的照片,不久,“旅行者2号”又获得了木星环的更多情况,终于证实木星也有光环。木星光环的形状像个薄圆盘,其厚度约为30公里,宽度约为6500公里,离木星12.8万公里。光环分为内环和外环,外环较亮,内环较暗,几乎与木星大气层相接。光环的光谱型为G型,光环也环绕着木星公转,7小时转一圈。木星光环是由许多黑色碎石块构成的,石块直径在数十米到数百米之间。由于黑石块不反射太阳光,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未被我们发现。 木星有一层厚而浓密的大气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占80%以上,其次是氦,约占18%,其余还有甲烷、氨、碳、氧和水汽等,总含量不足1%。由于木星有较强的内部能源,致使其赤道与两极温差不大,不超过3℃,因此木星上南北风很小,主要是东西风,最大风速达 130~150米/秒。木星大气中充满了稠密活跃的云系。各种颜色的云层像波浪一样在激烈翻腾着。在木星大气中还观测到有闪电和雷暴。由于木星的快速自转,因此能在它的大气中观测到与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的带纹,其中的亮带是向上运动的区域,暗纹则是较低和较暗的云。 木星的大红斑位于南纬23°处,东西长4万公里,南北宽1.3万公里。探测器发现,大红斑是一团激烈上升的气流,呈深褐色。这个彩色的气旋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大红斑中心部分有个小颗粒,是大红斑的核,其大小约几百公里。这个核在周围的反时针漩涡运动中维持不动。大红斑的寿命很长,可维持几百年或更长久。 由于木星离太阳平均距离为7.78亿公里,因此木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从木星接受太阳辐射计算,其表面有效温度值为-168℃,而地球观测值为-139℃,“先驱者11号”宇宙飞船的探测值为-150℃,均比理论值高,这也说明木星有内部热源。 “先驱者号”探测器对木星考察的结果表明,木星没有固体表面,11是一个流体行星。主要是氢和氦。木星的内部分为木星核和木星幔两层,木星核位于木星中心,主要由铁和硅构成,是固体核,温度达3万K。木星幔位于木星核外,以氢为主要元素组成的厚层,其厚度约为7万公里。木幔外就是木星大气,再向外延伸1000公里,就到云顶。(QQ258034311)
木星是什么样的?
天王星木星是一颗非常奇异的星球,在地球上是无法想象的,它比我们地球的直径大111倍,外表覆盖着厚厚的彩色云层。
木星得到的光和热特别少,因为它离太阳非常遥远。然而它在空中显得非常明亮,这是因为它非常大,而且它的云层比陆地或水面能更好地反射太阳光。
我们只要凭借一架小小的望远镜,就能看到这个遥远星球上的许多特别有趣的景色。首先我们会看到木星披着明亮的彩带,这是它厚厚的大气层中一条条的云带。
有时我们可以发现这颗行星的视面上有一个红斑。天文学家们在300年前就发现了它,称它为“大红斑”。今天我们知道,“大红斑”是木星大气高层中一个猛烈的风暴,约有24100千米长,比地球大许多。我们还会发现木星并不是正圆的,而是中腰鼓起。它转动得特别快,转一周只需10小时,也就是说木星上的一天仅有10个小时!它厚厚的大气层顶端的云层,也随着以每小时约35400千米的速度转动,这样高的速度所产生的离心力把云层拉成一条一条的,因而造成行星沿赤道隆起。
在离木星特别近的地方,我们可以发现几颗极小的“星星”,实际上这根本不是恒星,而是卫星,木星有13颗卫星围绕它旋转,不过用小望远镜能发现的只有4颗。这是1610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观测到的。如果我们连续几个晚上标下木星及其卫星的位置,我们马上就会像伽利略在近4个世纪以前所做的那样,发现这些卫星环绕木星一周只需几天。
就算凭借特别大的天文望远镜,天文学家们也如我们用小望远镜一般,仅仅看到木星大气的顶层,要对这颗奇特的行星进行更具体的观察,就必须使用无人宇宙飞船。
第一艘探测木星的宇宙飞船是1972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接着是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1号。这两艘飞船带回了木星大量近距离照片和有关情况。1979年3月又有一艘飞船飞近木星,这就是196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而“旅行者”2号也在1979年7月飞向这颗巨星。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宇宙飞行员冒险进入到木星的大气层,但科学家们认为,那隐藏在神秘云层和风暴下面的世界他们已能推断出。
在木星的天空下面翻腾着一片片红色、棕色和黄色的云海,漫无边际;天空一片漆黑,上面点缀着成千上万颗闪烁着的星星;在木星上看太阳,它只是一颗非常明亮的星星,它比从地球上看要暗弱27倍,但如果不带保护镜,它还是非常刺眼的。
和地球上一样,从木星上看到星星和太阳也是东升西落。而且由于木星短促的昼夜只有10个小时,所以太阳停留在空中的时间仅有5个小时!
在木星的天空中,最有趣的物体是它的13颗卫星。13颗卫星中有一部分看上去只是星际中昏暗的亮点,另一部分则非常明亮,就像我们的月亮那样每月变换着月相。
最外层的伽利略卫星——木卫四,由于被陨星撞击了约40亿年之久,它的表面布满了环形山。虽然它上面没有高山,但却有一个在太阳系中从未见到过的奇观 在一个巨大而平坦的圆形盆地,周围镶嵌着一圈圈同心的山脉,就像一圈冻结了的海啸(潮汐波)。表面现象并不一定完全不可相信 科学家们推测,由于一颗特大陨星的撞击,将木卫四表面的冰层融化了,使水从撞击处向四处扩展,但又快速重新冻结,因而形成了这些山脉。
邻近的木卫三也像木卫四一样,至少有一半是由水和冰构成,它有着平坦的山脊和看上去与地球上断层线相似的纵横交错的裂纹,这可能是由被某些地质学家称为“水震”的现象造成的。与木卫四相比,它表面的陨星坑较少,而且表层年代也只有木卫四的1/4,约为10亿年。鲜艳的、橘红色的木卫一差不多与木星一样别具一格。它和月亮大小相似,每天从空中掠过一次。它的表面布满了高原、高地、干燥的平原和断层线,还至少有一个可能仍然活动着的大型火山,其直径为48千米。
让人没有料到的是木卫一的表面异常地光滑,这表明它还相当年轻(1千万~1亿年)。它几乎没有陨星坑,没有这种痕迹的岩石体到目前为止仅发现一个。
直到现在,天文学家才发现最里层的木卫——木卫五,它仅仅是一个针尖大小的亮点。这颗微小的非伽利略木卫原来是一个奇形怪状的长形天体,它高约128千米,长约219千米。
最让人震惊的是,在木卫五的轨道里面存在着一股物质的溪流,这只能被解释为一个由大粒子所组成的光环。木星本身以前也曾被先驱者10号和11号宇宙飞船考察过,不过那时为什么没有发现木星的光环,这非常容易理解,因为这个光环差不多薄得像“纸”,大约厚1千米,从地球上无法看到它。
木星的上层大气主要是由透明的氢气构成。因为木星引力比地球引力强两倍半以上,假如在地球上重45公斤的物体,那么在木星大气层顶端就将重120公斤,在明亮的、黄色的云层下面,是地狱般的高温和无法忍受的气压,在这种异常的条件下人类决不可能生存。
木星天空呈蓝灰色,是一个由冻结了的氨结晶所构成的浓密的、黄白色的云海。那里的气温可达到-93℃!离地平线不远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红色的飓风在翻腾,它比周围的云层高出差不多8千米,这个风暴就是木星的大红斑!
继续下降到木星云层的深处,气温不断升高。太阳微弱的光线透过云星,比地球上的任何黑暗更黑。但是这里——木星大气层的深处,并不是静悄悄的,一种低沉的、地球上所听不到的隆隆声,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这是旋转翻腾的风和云的吼声。
如果下降到1100千米,便会进入另一个氢的世界。这时,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氢变成了液态的海洋!唯一的光亮是来自周围的巨大闪电,它们使地球上的闪电看上去只不过是大大的火花,而这里的雷鸣则是异常的震耳。
这个氢的海洋深达24900千米,而且越往深处就越黏稠越热,称得上是茫茫宇宙间可能存在的最为恐怖的情况。
在地球上,氢是一种清澈的气体,但在这里,在异常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液态氢就压缩得如金属一般,可以传导热和电!
假如再下降3200千米,温度则更高。若想到达木星中心的地方,必须从一层960千米深的液态氢的海洋中穿过。在木星中心,有一个比地球大10倍的岩石心。这里的温度约达17000℃,简直让人无法相信。64400千米高的大气层的重力也是在地球上所无法想象的。因为木星温度高,又有大量的氢,它与太阳非常相似,而与地球差异极大。如果木星质量再加80倍,那它就可以成为一颗恒星。
在如此“恶劣”的地方,人们也许觉得木星上不可能有任何生命存在。但是,木星实际上是太阳系中最可能发现新生命形态的地方!它厚厚的云层包含着无数有机化学物质,它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在某一区域,存在与地球相似的温度和压力。那里的云层与几十亿年前孕育着生命的原始地球大气层特别相似。
同时,许多科学家指出,如果木星的云层中有生命存在,它们决没有智能,它们甚至没有藉以生长的土地和岩石。然而,它们可能是在云雾中漂游并可以呼吸木星大层中粗糙的化学物质的原始生物。有些科学家认为这种生物或许可能约有1.5千米那么大!
木星,一个神奇而又充满敌意的世界,人类何时才能去访问呢?
可见光之外,木星究竟是什么样子?科学家直呼太过瘾
你所看到的世界真的是真实的世界吗?土星的淡金色,木星的红色带和彩色云,海王星的深蓝色,这些是大多数人看到行星在可见光谱中的样子。然而,行星发出或反射的光波长超出了我们眼睛的能力,比如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过,对科学家来说,在这些波长中看到的东西,实际上远比简单地用肉眼看到的行星更有价值。这是因为某些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在红外线或紫外线下可能非常可见,反之亦然。如果我们想知道在一颗行星上发现了什么物质,电磁波谱可以再次帮助我们。
大家好,我是科学拓荒者,本期内容,我想重点介绍通过木星及其卫星的电磁光谱看到的东西,以及利用这种不同的方法带给你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看我们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作为一个比较点,让我们先看看木星在自然光下是如何出现的。经过木星的各种探测器表明,它是一颗美丽的行星。你可以在可见光下看到木星的主要云层,这些不是地球上的水云,而是氨冰云。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可以开始察觉到这些云的不同高度。这些狭窄的黑暗区域实际上是由颜色较浅的高云层投下的阴影。这些云的海拔越高,它们就越轻,这可以在这个地区海拔最高的弹出云中看到,它们是雪白的。木星大气中不同颜色背后的过程尚不完全清楚,但据说是由于木星内部深处的化合物突然暴露在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下的上升流造成的。当它们上升到木星大气层的最高高度时,这些化合物开始变暗,最终再次下沉到较低的高度。
但如你所见,木星的氨云是不透明的,我们看不透它。如果可见光是我们能研究的唯一波长,那么木星的绝大部分将仍然是一个完全的谜。幸运的是,我们也有仪器可以看到超出我们眼睛能力的东西。在红外线的某些波长中,我们可以以全新的视角看到木星。也许最引人注目的是使用4.68 μm波长观测木星,因为这显示了该行星的热量。非常有趣的是,在这张由双子座天文台拍摄的照片中,海拔较低的红色波段是最亮的。
你看,木星实际上释放的热量比它从太阳接收的热量要多。它的体积在缩小,从而使它升温,而这些热量最终会通过云层从行星中散发出。在云层最薄的地方热量最容易散失,这就是为什么像可见光中的大红斑和白带这样的特征是暗的。幸运的是,我们也不仅仅局限于木星的圆盘视图——这要归功于“朱诺号”探测器,它现在正在环绕木星的轨道上。
科学家再次用红外线观察木星的两极,绘制出了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漩涡的3D地图。木星的北极有9个看似恒定的漩涡,其中8个呈方形,围绕着一个位于正中央的大漩涡旋转。再一次,你会注意到海拔最低的区域散发出最多的热量。因为这种波长只能显示热量,大气中的薄雾和阴影不会像在可见光中那样挡住视线,这意味着它可以给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3D漩涡结构视图。按照地球的标准,这里仍然很冷,即使是黄色的部分也只有-13 c,而较暗、海拔较高的地区是-83 c。由于热量来自木星本身,“朱诺号”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看到这种景象,它并不依赖于反射的阳光。
风暴可以在可见光中发现之前先在红外线中出现。我们一起来看看哈勃拍摄的对比图。这些位于云顶下的近地大小的风暴比周围环境温度高得多,这表明内部热量在产生大气扰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我们在这个波长上的时候,我们也来看看木星的火山卫星——木卫一。
不出所料,木卫一的夜间完全被其表面的火山活动所照亮,这让“朱诺号”很容易识别新的火山,并跟踪我们之前已经观察的那些。“朱诺号”对木卫一进行了几次观察,每一次都显示它是一个活动的蜂巢。一个真正的地狱般的世界,但却十分迷人。事实上,所有的伽利略卫星都用红外线进行了检测,但使用的是特定波长,可以揭示不同的东西。例如,这是伽利略号探测木卫二的红外图像在1.5微米的水波段。当我们通过这个波长观察一个物体时,我们可以看到水存在的位置。图片中的深蓝是最纯净的水冰的位置,而其它颜色表示水冰和其它矿物质的混合物。
这被称为光谱学,你可以在不着陆的情况下确定行星上有什么分子。当白光反射到某个原子或分子上时,这个分子会吸收一束光并反射其余的光。如果我们分析缺失的光带,就能知道分子是什么。所以,不要把这张图片看作是一张照片,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张数据的图表,它显示了特定分子的位置,科学家通过随意选择的颜色来代表数据。例如,如果我们看这张显示硫酸吸收带的图片,这一次更亮的区域显示了木卫二上硫酸丰富的地方。这些丰富的物质是在表面的裂缝周围发现的,所以它们可能来自地壳下面的海洋,但在图像左上方的木卫二尾部也发现了这些物质。木卫二在轨道上运行时,似乎受到硫离子的轰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硫很可能来自木卫一火山的喷发。
如果我们观察木卫四上的一个陨石坑,红外数据则被叠加到可见光图像上。红色表示水冰较多,蓝色表示水冰较少。这很有趣,因为这是我们拥有的关于木星周围天体的最高分辨率的红外图像之一,而这幅图像只有200公里宽。它增加了很多你无法从可见光图像中得到的信息,也就是说,陨石坑中有大量的水,但在它周围有一个没有水的环,然后水再次出现在这个从陨石坑出来的光线系统中。冰的区域来自于撞击者暴露了地表下的冰,但为什么在中心陨石坑和射线系统的碎片之间会有这个环还是个谜。也许撞击产生的冰碎片直到到达这么远的距离才开始撞击地面。无论如何,这张照片显示出木卫四表面的非冰物质只构成了薄薄的一层。
透过特定红外线波段下的木星是什么样子呢 这张图片真的很有趣,左上方和右上方的图片分别是在1.61微米和2.73微米内拍摄的。在这些波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云朵,就像我们在可见光中看到的一样。然而,在中间,我们只看到了2.17微米氢的吸收带。我们知道,木星主要是氢,这意味着大气中的氢在这个波长下突然变得不透明和可见。事实上,唯一能看到的特征是真正的高空云层,这些云层穿透了大气中的大部分氢气。左下方的图像是3.01微米波段,有一些吸收,但没有那么多。在这个波段,吸收光线的是甲烷和氨。底部中间是4.99微米,这给了我们另一个热图,右下方是所有5张图片的假颜色组合,如果我在我的视频中展示假颜色图片,你就会看到这种情况。现在你知道这些假彩色图像想要显示什么了吧!
我想展示的最后一个有趣的木星图像是紫外线。紫外吸收光谱在行星天文学中并不是非常有用,我能想到的唯一一次它在木星上被积极使用是在1994年追踪“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影响。在那里,尘埃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阳光,因此科学家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观察这些特征的演变来追踪地球平流层的风。然而,足够热的分子会发出许多不同波长的光。有一个明亮的光源来自木星的紫外线和红外线,那就是它的极光。
与地球上的极光相比,木星的极光极其强大,是地球上的一个永久特征。哈勃可以看到紫外线,多年来一直在跟踪木星的极光,尽管最好的图像来自“朱诺号”的红外图像,这仅仅是因为“朱诺号”的轨道使它越过了木星的两极,而哈勃的视角使观察变得困难。这些极光受到木星磁场环境的强烈影响,木星的上层大气中有带电粒子的流动,以及木星和其卫星之间的通量管。
正如你所看到的,这是一种与你所习惯的截然不同的方式来观察木星,即通过光谱学的吸收和荧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颗行星,而不仅仅是可见光。我们可以确定分子和矿物质,观察行星的热图,观察极光与地球磁层的相互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一颗行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为什么会这样运行。
木星的表面是怎样的?
木星没有固体的表面,这与我们了解过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月球都不同。大气之下,很可能是液态的氢的“海洋”。在再往下离木星中心核大约一半的地方,那里的压强已十分巨大,可达300万个大气压,温度惊人的高,达11000℃,在这样的物理条件下,以致液态分子氢实际上已转化成液态的金属原子氢,这种液态的金属氢在地球的实验室中从未发现过,然而科学家坚信,在极端条件下会有这种液态金属氢存在。在木星最中心部分是木星核,木星核是固体的,主要由铁和硅之类的物质组成,不大的体积却相当于一二十个地球质量。这里必然承受非常大的大气压强,估计有上亿个大气压。温度高可达30000℃,那里必然有地球所无法想象的特殊环境。
以上只是科学家设想的木星结构模型,因为要想了解云的下面是怎样的细节非常困难。
木星有强大的磁场。木星磁场强度为地磁强度的10倍,磁极方向和地球相反,可木星指南针确实是“指向南方”,木星的磁层比地球的磁层要大100倍,可直接达到700万千米之处。地球磁层只在距地心7~8千米范围内。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在夜间能用眼睛看见木星和它的磁层的话,木星本身只相当于一颗亮星那么大,木星的磁层则要比月亮大16倍。另外,木星磁层随太阳风“吹拂”,十分迅速地频频收缩和膨胀着。
木星有极光。地球上极地地区出现极光,是因为磁场捕获了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太阳风到达木星这么远的地方,带电粒子也衰减得多了,但由于木星强大的磁场,仍然可能捕捉到太阳带电粒子,这在理论上完全成立,过去却一直没有观测到。1979年,当“旅行者1号”转到木星的背面时,观看到一场动人的极光“演示”,夜幕中,一条长约3万千米的巨形光带,正在长空摇曳生姿,翩翩舞动。这还是在地球以外的太阳系天体上头一回遭遇极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一切再次说明了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和准确性。
木星也有光环。这是1979年3月4日,由“旅行者2号”无意中发现的。4个月以后,“旅行者2号”再次飞抵木星,证实了这一发现。木星环像个薄薄的圆盘,很暗,也不大。其厚度只有30来千米,宽度约6500千米,由大大小小的黑色块状物构成,外围离木星中心12万千米。由于黑色石块不反射太阳光,光环又小又薄,难怪我们在地球上长期都发现不了它。
于是,木星在土星、天王星以后,一跃而进入有光环行星的行列。
木星是什么样子的
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超过地球的一千倍,质量超过太阳系中其他八颗行星质量的总和。与其他巨行星一样,木星没有固态的表面,而是覆盖着966公里厚的云层。通过望远镜观测,这些云层就象是木星上的一条条绚丽的彩带。 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气态行星。最外层是一层主要由分子氢构成的浓厚大气。随着深度的增加,氢逐渐转变为液态。在离木星大气云顶一万公里处,液态氢在100万巴的高压和6000K的高温下成为液态金属氢。 木星的中央是一个由硅酸盐岩石和铁组成的核,核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0倍.
关于木星上什么样子和木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