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频道 > 正文

电影频道

全国有多少叫李贵林 全国有多少叫李贵林的名字

影评小编2023-02-08电影频道59

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1.大爱至朴 十三农民兄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颁奖词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他们及无数个他们这样的人,在2008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王振耀 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他们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志愿救灾时代的来临。

唐山十三位农民(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均为男,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2.烛照深山 李桂林、陆建芬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芬的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 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 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

男,42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

女,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3.死的光荣 武文斌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 “牺牲”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有些陌生,武文斌是一个英雄主义渐行渐远时代下真正的英雄。

任卫新 虽然他只是一名士官学员,还没有建立功勋,这片土地永远珍存着他的汗渍、体温和灵魂。

武文斌(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

男,26岁,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战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 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13万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的表现,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这个战士,就是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武文斌。

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

5月13日,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武文斌被告知后留,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

“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武文斌对战友们说。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

4.这就是爱 韩惠民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韩惠民的颁奖词

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 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 一段相知带来一个汉子34年的照顾,一声承诺变成一对夫妇共同的看护,一个特殊的传奇连起两个普通的家庭。

陈淮 啥叫爱?爱就是一生的承诺,就是性命相托。

韩惠民(痴情男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

男,55岁,苏州人。

韩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共同照顾一位瘫痪病人,已经持续了整整34年。不过,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正是韩惠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

1972年,韩惠民与比他小1岁的吴月瑛同在苏州沧浪区工业淀粉厂工作。虽然两人彼此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两人已是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1974年4月的一天,吴月瑛坐着三轮机动车回厂。机动车突然侧翻,吴月瑛被抛落在人行道,当场昏迷。经抢救,昏迷多日的吴月瑛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椎中枢神经断裂,手术后用钢板固定,再也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只能躺在床上。韩惠民在吴月瑛住院的日子里,自己日夜守护在她身边,喂饭、端尿,陪她说话解闷。出院后,韩惠民也一直悉心照顾她。

吴月瑛瘫痪后的3年多时间里,不少热心人要给韩惠民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吴月瑛多次劝说韩惠民尽快成个家,但他就是不听,他暗下决心,要一直守护着她,哪怕不结婚,也要守护她一辈子!

在吴月瑛和她父母的屡次劝说下,韩惠民终于答应找女朋友。不过他有个前提,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经人介绍,韩惠民认识了徐敏芳。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为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

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34年倾情照料,如今韩惠民与吴月瑛两家人早已成了自家人。韩惠民的女儿认了吴月瑛当干妈,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吴月瑛家里坐坐,跟她讲讲家长里短的事情。

徐敏芳感慨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走过来,丈夫早已成了吴月瑛的精神支柱,从年轻时的爱情到现在亲人般的依赖,她能理解也非常支持。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 “有我们在,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一直到老!”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

5.惊世华彩 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艺谋奥运团队的颁奖词

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 他们的中国式的写意圆了世界一份梦想,这不是中国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

朱玉 这是一群太懂得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人,也是一个知道如何展示中华民族骄傲的团队,金牌授给他们,现在还不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

总导演 电影导演张艺谋;

副总导演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国家歌舞团副团长陈维亚

开幕式是北京奥运会呈献给世界的“第一印象”,在整个奥运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2005年,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等人被任命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负责整个开闭幕式的创作和实现。

为更好地展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口号的深刻内涵,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突出“文明”、“和谐”两大主题,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推掉了高昂报酬的商业合作,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奥运开幕式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精彩阐述了以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用中国文化打动了世界。

6.点燃生命 吉吉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吉吉的颁奖词

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 把最纯洁的奥林匹克圣火送到最神圣的人类之巅,完成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更有她对心爱之人深深地怀念。

王晓晖 在高山上,每走一步路,吉吉都用爱和梦想在把温暖催燃,所以吉吉踏出的是人类最强之音。

珠峰火炬队(把圣火送上最高的地方)

第一棒火炬手 吉吉,女,西藏登山队运动员。

第二棒火炬手 王勇峰,中国登山队队长。

第三棒火炬手 尼玛次仁西藏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第四棒火炬手 黄春贵,中国农业大学学生。

第五棒火炬手 次仁旺姆,女,西藏自治区登山学校学生。

2008年5月8日上午九时十七分,中国登山队十九名队员成功登上珠峰之巅并进行了奥运火炬接力,首次实现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传递。2008北京奥运圣火终于在海拔8844.43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圣火耀珠峰的盛景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兑现了7年前的诺言,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一个奇迹!

珠峰火炬队当天凌晨3点出发。登顶的激情和传递奥运圣火的动力激发着队员们神速前进。队员们的前进速度甚至超过了事前的预估,

9点10分,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第一次在珠峰燃烧,第一棒火炬手吉吉高举的祥云火炬与圣火在珠峰实现完美融合。经过王勇峰、尼玛次仁、黄春贵三位火炬手的传递之后,站在珠峰顶的次仁旺姆高举火炬,奥运圣火在珠峰跃动!

那一刻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而这五名英雄和他们所在的珠峰火炬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7.傲拓天疆 神七航天员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神七航天员的颁奖词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 炎黄子孙留在浩渺太空中的这一小步,豁然自信、脚步稳健,展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姿态与力量源泉。

陈章良 翱翔太空的三位勇士,掀起了中国民众新一轮的民族自豪感,向世人表明了梦想与航空共起飞的豪迈与快意。

"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为中国人圆"太空行走之梦")

翟志刚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刘伯明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景海鹏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北京时间9月25日晚,搭载着3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任务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这三位航天员是经过艰苦的训练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翟志刚曾入选"神五"梯队;三人都曾入选"神六"梯队。

他们在72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出色的完成了所有任务,航天员翟志刚成为了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翟志刚开始出舱,他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点59分,他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翟志刚出舱后发表讲话 "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继奥运后,"神七"在中国民众心中激起了新一轮民族自豪感。

8.男儿榜样 李隆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隆的颁奖词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 废墟里与死神搏斗,绝地助人求生;他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防官兵的壮丽人生。

陈小川 从淡定的表情和灾区群众的欢呼掌声中,我感到他身上体现的公安消防战士职业道德的高尚。

李隆(救灾火线上的尖兵)

男31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

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已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其中五人生还,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李隆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队伍,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在重大灭火抢险救援事故现场从未退缩过。钻火场,堵泄漏,他总在最容易发生危险的位置。李隆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得“五四青年奖章”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称号。

9.中流砥柱 经大忠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经大忠的颁奖词

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舍命的县长,是今天所有干部的一面镜子。

纪宝成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这样的干部,一定能带领灾区人民看见新的希望!

经大忠(从容指挥救灾的北川县长)

男,羌族人,44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地震发生时,北川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的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5月14日下午,经大忠带领工作人员在废墟中救起了一个小女孩。当经大忠抱着孩子往担架跑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泣。经大忠摸着她的脸,安慰她 “别怕,孩子,爸爸救你来了!”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地震发生后,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

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

10.特别奖——全体“中国人”

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余吾镇历史

1.屯留什么年代叫屯邑县

屯留县,春秋时赤狄邑,谓之留吁。

鲁宣公十六年(公元前593年)为晋所灭,称为纯留。战国时称屯留。

屯或为纯之讹。西汉于今县城南8千米古城村置屯留县,于今县城西北9千米余吾镇置余吾县,俱属上党郡。

东汉废余吾县。北魏屯留县徙治今县城西9千米西故县村,景明元年(500)于今县城西南35千米置寄氏县,亦属上党郡。

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屯留、寄氏2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屯留县,属潞州,大业三年(607)属上党郡。

唐武德五年(622)徙今治,属潞州。宋属隆德府。

金属潞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废入襄垣县,十五年复置,仍属潞州。

明属潞安府。1949年属长治专区,后属晋东南专区和地区。

1985年属长治市。自秦设屯留县至今有2000多年的县制历史。

追问 是屯邑、不是屯留~~ 回答 那不好意思,我没听过,如果有答案请告知! 追问 难不成屯邑是个乡、或什么的。.。

2.伊吾县的历史沿革

伊吾曾是东汉与匈奴争夺西域的焦点。公元73年,汉将窦固击匈奴呼衍王,追至蒲类海,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管理屯田。76年汉朝放弃了伊吾卢屯田,匈奴立即遣兵占领。公元90年,汉军击败占领伊吾的北匈奴。公元92年使任尚屯驻伊吾。公元107年东汉弃西域,迎回伊吾、柳中屯田吏士。公元119年,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率千人屯伊吾,次年春即被匈奴攻没。班勇通西域后,131年东汉复在伊吾屯田,设伊吾司马。137年,敦煌太守裴岑率部与呼衍王交战巴里坤,率军诛杀北匈奴呼衍王,终于结束了汉朝和匈奴在西域长达300余年的争夺战。

“伊吾”是隋唐以前哈密的古地名,汉称伊吾卢,隋、唐设伊吾郡,但都不是指今日伊吾县,而是指以哈密为中心及周围的地区。今之伊吾,于1929年废哈密王设哈密、宜禾、伊吾三县后转借命名。

1935年7月建伊吾设治局,代行县 *** 职能,改设治局为县 *** 。

1943年月1月升格为三等县。

1949年9月26日,伊吾县与全疆同时和平解放。

1951年9月1日正式成立伊吾县人民 *** 。

3.杜畿的历史评价

荀彧 “杜畿其人也。“畿勇足以当大难,智能应变,其可试之。”

曹操 “河东太守杜畿,孔子所谓‘禹,吾无闲然矣’。”“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闲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

曹丕 “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故尚书仆射杜畿,於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朕甚愍焉。”

陈寿 “杜畿宽猛克济,惠以康民。”“抑皆魏代之名守乎!”

《魏略》 “博士乐详,由畿而升。至今河东特多儒者,则畿之由矣。”“杜畿为太守,亦甚好学,署(乐)详文学祭酒,使教后进,于是河东学业大兴。”

《彧别传》 “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

李重 “近自魏朝名守杜畿、满宠、田豫、胡质等,居郡或十余年,或二十年,或秩中二千石假节,犹不去郡,或还不易方,此亦古人苟善其事,虽没世不徙官之义也。”

谢庄 “故黄霸治颍川累稔,杜畿居河东历载,或就加恩秩,或入崇辉宠。”

辛雄 “昔杜畿宽惠,河东无警;苏则分粮,金城克复。”

卢弼 “文聘在江夏数十年;杜畿在河东十,在并州、冀州二十余年;吕虔在泰山十数年。皆久于其任,当时信任郡守、刺史如此。”

4.朱启善在沁源的历史

平顺县石城镇克昌村原名密峪村,因1942年抗日战争时村里白克昌带领一个班的人参军,为了表彰他,当时平顺县人民 *** 把密峪村改成克昌村,扩大了影响。

1943年在沁源一区任武委会主任的张法中(介休人),在围困霍登的战斗中牺牲,区委将霍登村改为法中村,现为乡 *** 所在地。在日军企图消灭武东抗日根据地时,武乡县皮烟村的王尚元为争取时间保护群众转移,与敌人赤手空拳搏斗不幸牺牲,后该村改名为尚元村。

沁源县沁河镇阳泉(也名扬泉)村的李学孟(山东曹州人,逃难到阳泉村),任村民兵队长,1945年因叛徒告密被捕,被日寇杀害,该村因此改名为学孟村。沁源县交口乡作坪村的赵正中,1942年任二区区委委员,被日军抓捕后活埋,区委将作坪村改为正中村。

壶关县店上镇东韩村,1942年张绍良任县抗日 *** 财粮科长时,因叛徒告密被日军抓获后牺牲,东韩村因此改名为绍良村。沁县段柳乡背立村,因1945年一区游击队长王尚贤与日伪军作战时牺牲,改名为尚贤村,后用保留其名字“尚”的做法改为尚义村。

有的村在历史上为纪念英雄曾短暂地更改过村名,见证了英雄的事迹。长子县石哲镇南沟河村原名西沟村,1944年二区区工队长连金鳌为保护群众与日军同归于尽, *** 授予连金鳌英雄称号,南沟河改名为金鳌村,现改名向阳沟村。

潞城市店上镇宋村高登云(屯留县寺底村人),1942年任五区区长,他深入虎穴不幸被日本人杀害,为纪念高登云,宋村曾改名登云村,建立了烈士纪念碑和纪念亭。沁源县李元镇下庄村,为纪念杀敌英雄贾福旺曾改名福旺村,后改回原名。

有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英雄所在村也因此扬名天下。曾任东北抗日联军副总指挥兼政委的抗日英雄魏拯民是屯留县路村乡王村人,1941年牺牲于东北。

1940年,沁县漳源镇乔家湾村闫林旺(决死纵队班长),被捕后与两个女儿同时牺牲。1941年沁县牛寺乡山曲村李贵林等5名党员英勇就义。

黎城县洪井乡庄头村武委会指导员康老虎不幸牺牲。平顺县石城镇和峪村民兵王金庶为掩护群众跳悬崖与敌同归于尽,区 *** 赠“民族精华”匾额。

武乡县上司乡马家庄村神枪手马应元牺牲后,在第二届群英会中被追认为英雄。壶关县东井岭乡石盆村牛保才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献身。

武乡县蟠龙镇白家庄村少年英雄李爱民,13岁时为掩护村民被日军杀害。沁源还有一个民族小英雄朱启善。

武乡县大有乡许家垴村的王九焕是八路军中的花木兰,襄垣县下良村赵永堂是杀敌英雄,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村关二如是神枪手,武乡县故城镇南沟村乔猴儿是民兵割线英雄,沁源县交口乡官军村李德昌是特等杀敌英雄,潞城市黄牛蹄乡李庄村的黄小旦是李向阳式的传奇人物。壶关县集店乡河口村有秦德标游击队,武乡县大有乡枣堙村魏名扬领导的游击队美名传太行。

石城镇老申交村岳增瑜组织八路军漳河游击队。平顺县石城镇豆口村赵作霖组织中国青年救亡协会,任延安陇东中学校长。

沁源县沁河镇城西村宋乃德,抗战时期组织学生抗日武装,后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修建了“宋公堤”。 新村新名薪火传 我市有一些村,解放前改旧名起新名是为了激励群众战斗到底。

沁源县最多,交口乡石窑上村改名忠义村,寄刀岩村改名自强村,曹家沟村改名永义村,化峪村改名新毅村,激励群众共同抗日;赤石桥乡沙滩底村改名桃园村,取桃园三结义、共同战斗之意;王和村在抗战时期因保密和形势发展需要拆字改为程村,法中乡老窑科村为保密改名友仁村。襄垣县西营镇秋树底村,抗战时改为兴民村,寓意共同抗日。

武乡县蟠龙镇安乐庄村原名窟窿郊,1940年因《新华日报》驻此而改名。平顺县石城镇自新村原名王家庄,沁源县官滩乡吉庆村原名则沟,襄垣县厂虎亭镇建华村原名箭壑。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方以红色寓意命名在我市也比较多。沁县南泉乡东风村原名马蹄凹,长治县工农庄原名窟窿庄,屯留县东至河村因1967年迁入潞城市改名红卫村,改革开放后更名河移村。

城区有太行街、八一广场、延安路、五一桥、解放街等红色地名。1958年,当时许多公社冠以“东方红、五星、红专、烽火、火星”等红色用语,如潞城市中苏公社、长子县南陈灯塔公社、屯留县余吾丰收公社等。

“文革”中,城区东街改为东风路,西街改为红星路,南街改为战斗路,南郊改为反修路,北郊改为建设路。城区五马街道原名工农公社,这都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市涌现出了许多知名村,为长治赢得了荣誉。1957年长治县荫城镇琚寨村成为全国无文盲村,郊区大辛庄镇王村是山西省第一个中苏友好集体庄。

“文革”中,长治县北呈乡南呈村的防空地道闻名全国。上世纪,屯留县李高乡王公庄村因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农业化田期试验项目示范村”。

壶关县晋庄村召开过全国北方地区谷子丰产经验交流会。沁县松村民兵、襄垣厂虎亭镇返头村民兵连和长治县郝家庄乡安城村民兵都曾闻名全省全军。

5.请教山西省长治市的历史沿革

【历史背景】 长治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荀子》称为“上地”。

“上党”的意思,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此外,长治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研究山西省历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的基地。

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神农氏炎帝就曾在这里尝百草、驯养牲畜、发展原始农业。殷商时期,长治是殷商王朝属下的诸侯国,史称“黎”。

春秋时归晋。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长治为韩国别都,称“上党郡”。

隋开皇时改为潞州,后几经变更,唐时改为河东道潞州上党县。明嘉靖8年(公元1529年)改称潞安府,并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由此而得名。

清朝时继旧制为潞安府长治县。民国初废道,长治改属冀宁道。

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废道制,长治直隶省辖。1945年10月8日长治解放,1945年到1998年的50多年间,曾先后经历了作为山西省辖市由长治专区代管和晋东南行署隶属等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变动。

长治属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传说中的《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就发端于此。

长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同时还是一个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这里创建了以太行山和太岳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后来发展成为晋冀鲁豫边区,是当时华北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八路军总部和 *** 中央北方局等领导机关曾长期驻扎在武乡、潞城等地,使这里成了华北抗日前线的中枢。 【发展】 长治是古上党的中心区域,历代郡、州、府首脑机关的驻地主要就在今长治市的城区。

“上党”之名最早见于战国初,《史记·赵世家》 “(赵成侯)十三年(公元前362年),成侯与韩昭侯遇上党。”对于“上党”的含义,东汉刘熙在他的训诂名著《释名》中是这样解释的 “党,所也。

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各类地理文献也认为这里“居太行之颠,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

上党为天下之肩脊的感受,对于久居于此的人们来说可能体会不深,但你若从河北回望山西,便立觉山高万仞,如在云天,有不识上党真面目之慨。 公元前262年,秦攻韩上党,上党守冯亭为了联赵抗秦,遂把上党的17座城邑献给赵国,由此而爆发了长平之战。

秦统一后,在此置上党郡,共领14县 长子、屯留、余吾、铜 、沾、氏、襄垣、壶关、泫氏、高都、阳阿、谷远、氏、潞。如果加上端氏、泽、阳3县,这大约就是冯亭所献上党17城邑。

可以看出,当时上党的范围应是东起太行山,西至太岳山,南起王屋山,北至八缚岭的广袤区域,占据了山西省境的整个东南部。 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前213年),曹操平定黄河以北,新置12郡,其中划出上党郡北部的沾、河等县置乐平郡,形成隋以后的辽州;十六国时期,慕容永在上党称帝,又划出上党郡南部的泫氏、高都、阳阿、端氏、泽等县置建兴郡,形成隋以后的泽州;北魏建义元年(公元前528年),再划出原上党郡西北部的谷远、铜 等县置义宁郡,形成隋以后的沁州;所余上党郡的中心区域形成唐以后的潞州。

所以在历史上人们习惯将潞、泽、辽、沁四州并称,就是因为它们同本同源,地相连属,皆出自古老的上党。再以后,潞州和沁州演变为今长治市;泽州演变为今晋城市;而辽州则成为今晋中市东部山区县的所在区域。

潞州始置于北周宣政元年(公元前578年),以境内潞水(今浊漳河)命名。隋代复改上党郡。

从唐武德元年(公元前618年)再置潞州,至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升直隶州的七百多年间,这里还一度改称昭德军、隆德军、隆德府等。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潞城县小吏陈卿亡命家乡青羊山中,并凭借太行山间险要地形,聚众起事,连陷辽、沁,明廷为之震恐。

直到嘉靖七年十月,官军以10万兵力合击青羊山,才将这支农民军剿平。事后,为了加强对地限民悍的潞州实行有效管理,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明廷特于嘉靖八年二月诏升潞州为府,府城设县。

嘉靖皇帝赐府名为“潞安府”赐县名为“长治县”,以祈望这里长治久安。这便是“长治”的由来。

明代的潞安府共辖8县,即“屯、长、长、襄、黎、潞、平、壶”,群众俗称“府八县”。 1912年3月,山西省废除前清府、州一级建制,裁潞安府,留长治县。

1949年设长治专区,专署驻长治。辖长治、长子、屯留、沁源、沁县、武乡、襄垣、黎城、潞城、平顺、壶关、陵川、高平、晋城、阳城、沁水等16县及长治城关区。

1950年长治城关区改设长治工矿区。 1951年长治工矿区改设长治市,由省直辖。

长治专区辖16县。 1954年长治、潞城2县合并,改为潞安县(驻长治市)。

长治专区辖15县。 1958年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专署驻长治市。

长治市划归晋东南专署领导。撤销屯留、长子2县,合并设立屯长县;后又撤销屯长县,并入长治市。

撤销潞安县,并入长治市和黎城县;撤销平顺县,并入黎城、壶关2县;撤销陵川、高平2县,并入晋城县;撤销沁水县,并入阳城县。撤销襄垣、沁县2县,合并设立襄沁县;后又撤销襄沁、沁源2。

山西武乡寨坪历史

1.朱启善在沁源的历史

平顺县石城镇克昌村原名密峪村,因1942年抗日战争时村里白克昌带领一个班的人参军,为了表彰他,当时平顺县人民 *** 把密峪村改成克昌村,扩大了影响。

1943年在沁源一区任武委会主任的张法中(介休人),在围困霍登的战斗中牺牲,区委将霍登村改为法中村,现为乡 *** 所在地。在日军企图消灭武东抗日根据地时,武乡县皮烟村的王尚元为争取时间保护群众转移,与敌人赤手空拳搏斗不幸牺牲,后该村改名为尚元村。

沁源县沁河镇阳泉(也名扬泉)村的李学孟(山东曹州人,逃难到阳泉村),任村民兵队长,1945年因叛徒告密被捕,被日寇杀害,该村因此改名为学孟村。沁源县交口乡作坪村的赵正中,1942年任二区区委委员,被日军抓捕后活埋,区委将作坪村改为正中村。

壶关县店上镇东韩村,1942年张绍良任县抗日 *** 财粮科长时,因叛徒告密被日军抓获后牺牲,东韩村因此改名为绍良村。沁县段柳乡背立村,因1945年一区游击队长王尚贤与日伪军作战时牺牲,改名为尚贤村,后用保留其名字“尚”的做法改为尚义村。

有的村在历史上为纪念英雄曾短暂地更改过村名,见证了英雄的事迹。长子县石哲镇南沟河村原名西沟村,1944年二区区工队长连金鳌为保护群众与日军同归于尽, *** 授予连金鳌英雄称号,南沟河改名为金鳌村,现改名向阳沟村。

潞城市店上镇宋村高登云(屯留县寺底村人),1942年任五区区长,他深入虎穴不幸被日本人杀害,为纪念高登云,宋村曾改名登云村,建立了烈士纪念碑和纪念亭。沁源县李元镇下庄村,为纪念杀敌英雄贾福旺曾改名福旺村,后改回原名。

有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英雄所在村也因此扬名天下。曾任东北抗日联军副总指挥兼政委的抗日英雄魏拯民是屯留县路村乡王村人,1941年牺牲于东北。

1940年,沁县漳源镇乔家湾村闫林旺(决死纵队班长),被捕后与两个女儿同时牺牲。1941年沁县牛寺乡山曲村李贵林等5名党员英勇就义。

黎城县洪井乡庄头村武委会指导员康老虎不幸牺牲。平顺县石城镇和峪村民兵王金庶为掩护群众跳悬崖与敌同归于尽,区 *** 赠“民族精华”匾额。

武乡县上司乡马家庄村神枪手马应元牺牲后,在第二届群英会中被追认为英雄。壶关县东井岭乡石盆村牛保才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献身。

武乡县蟠龙镇白家庄村少年英雄李爱民,13岁时为掩护村民被日军杀害。沁源还有一个民族小英雄朱启善。

武乡县大有乡许家垴村的王九焕是八路军中的花木兰,襄垣县下良村赵永堂是杀敌英雄,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村关二如是神枪手,武乡县故城镇南沟村乔猴儿是民兵割线英雄,沁源县交口乡官军村李德昌是特等杀敌英雄,潞城市黄牛蹄乡李庄村的黄小旦是李向阳式的传奇人物。壶关县集店乡河口村有秦德标游击队,武乡县大有乡枣堙村魏名扬领导的游击队美名传太行。

石城镇老申交村岳增瑜组织八路军漳河游击队。平顺县石城镇豆口村赵作霖组织中国青年救亡协会,任延安陇东中学校长。

沁源县沁河镇城西村宋乃德,抗战时期组织学生抗日武装,后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修建了“宋公堤”。 新村新名薪火传 我市有一些村,解放前改旧名起新名是为了激励群众战斗到底。

沁源县最多,交口乡石窑上村改名忠义村,寄刀岩村改名自强村,曹家沟村改名永义村,化峪村改名新毅村,激励群众共同抗日;赤石桥乡沙滩底村改名桃园村,取桃园三结义、共同战斗之意;王和村在抗战时期因保密和形势发展需要拆字改为程村,法中乡老窑科村为保密改名友仁村。襄垣县西营镇秋树底村,抗战时改为兴民村,寓意共同抗日。

武乡县蟠龙镇安乐庄村原名窟窿郊,1940年因《新华日报》驻此而改名。平顺县石城镇自新村原名王家庄,沁源县官滩乡吉庆村原名则沟,襄垣县厂虎亭镇建华村原名箭壑。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方以红色寓意命名在我市也比较多。沁县南泉乡东风村原名马蹄凹,长治县工农庄原名窟窿庄,屯留县东至河村因1967年迁入潞城市改名红卫村,改革开放后更名河移村。

城区有太行街、八一广场、延安路、五一桥、解放街等红色地名。1958年,当时许多公社冠以“东方红、五星、红专、烽火、火星”等红色用语,如潞城市中苏公社、长子县南陈灯塔公社、屯留县余吾丰收公社等。

“文革”中,城区东街改为东风路,西街改为红星路,南街改为战斗路,南郊改为反修路,北郊改为建设路。城区五马街道原名工农公社,这都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市涌现出了许多知名村,为长治赢得了荣誉。1957年长治县荫城镇琚寨村成为全国无文盲村,郊区大辛庄镇王村是山西省第一个中苏友好集体庄。

“文革”中,长治县北呈乡南呈村的防空地道闻名全国。上世纪,屯留县李高乡王公庄村因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农业化田期试验项目示范村”。

壶关县晋庄村召开过全国北方地区谷子丰产经验交流会。沁县松村民兵、襄垣厂虎亭镇返头村民兵连和长治县郝家庄乡安城村民兵都曾闻名全省全军。

2.寨子山在哪里、有多九的历史

寨子山遗址位于沙湾区轸溪乡红岩村与寨子山村(原何坪村)境内,距沙湾城区南12.5公里。因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自古以来便成为豪强、匪患之地,又因处于三峨山腹地,所以号称“三峨第一寨”

经查相关资料,清咸丰年间,由于清 *** 苛捐杂税,人民生活贫苦,农民推举李永和与蓝朝鼎为首宣布起义,时间是1859年11月2日,但是在1860年1月27日即遭镇压而告失败。其起义过程不足一年,象山寨这样浩大艰巨的工程能在“蓝李(贼)乱”一年中能建成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考证认为 山寨是经历朝历代逐步修善而成的,至少有1000年的历史。

3.雷波民国历史

民国元年(1912年)设雷波厅行政公署,黄螂为分厅,隶大汉四川军府。

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雷波县,1930年改隶乐山专员公署。 1950年5月解放,同年8月25日,雷波县人民 *** 成立,隶乐山专员公署。

1956年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1958年划出瓦岗、莫红、卡哈洛三个区另成立瓦岗县, 1960年撤销瓦岗县划归雷波县。 2000年,雷波县辖4个镇、45个乡 锦城镇、汶水镇、黄琅镇、西宁镇、南田乡、海湾乡、帕哈乡、杉树堡乡、箐口乡、永盛乡、顺河乡、回龙场乡、溪洛米乡、白铁坝乡、渡口乡、马湖乡、中田乡、谷米乡、柑子乡、双河口乡、罗山溪乡、桂花乡、沙沱乡、烂坝子乡、八寨乡、松树乡、拉咪乡、千万贯乡、五官乡、曲依乡、卡哈洛乡、元宝山乡、大岩洞乡、岩脚乡、莫红乡、坪头乡、克觉乡、上田坝乡、簸箕梁子乡、大坪子乡、小沟乡、雷池乡、咪姑乡、一车乡、巴姑乡、斯古溪乡、山棱岗乡、长河乡、谷堆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7873人,其中 锦城镇 9748 、西宁镇 13223、汶水镇 9652 、黄琅镇 7011、南田乡 7711 、海湾乡 5970 、杉树堡乡 3505、箐口乡 5797 、帕哈乡 4614 、永盛乡 7495 、溪洛米乡 4366 、白铁坝乡 3813、顺河乡 1956、渡口乡 7136、回龙场乡 5054 、马湖乡 6190 、中田乡 5279 、谷米乡 6018 、柑子乡 2566 、双河口乡 2150 、罗山溪乡 2507 、桂花乡 2986 、烂坝子乡 2335 、沙沱乡 2373 、山棱岗乡 4736 、长河乡 2246 、谷堆乡 2517、八寨乡 4526 、拉咪乡 1551 、松树乡 3016 、曲依乡 3557 、千万贯乡 3251 、五官乡 4411 、上田坝乡 3291、大坪子乡 1497 、簸箕梁子乡 2253、小沟乡 996 、莫红乡 3001、克觉乡 1270、坪头乡 2297、雷池乡 3601 、巴姑乡 2839、咪姑乡 4393、一车乡 3240、斯古溪乡 1705 、卡哈洛乡 5638、元宝山乡 7124、大岩洞乡 1981 、岩脚乡 3481。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 *** 、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雷波县辖4个镇(锦城、西宁、黄琅、汶水)、45个乡(南田、帕哈、海湾、箐口、永盛、顺河、渡口、沙沱、桂花、长河、谷堆、八寨、五官、曲依、松树、拉咪、马湖、谷米、中田、柑子、小沟、莫红、克觉、坪头、雷池、咪姑、巴姑、一车、岩脚、杉树堡、溪洛米、白铁坝、回龙场、罗山溪、烂坝子、山棱岗、千万贯、上田坝、双河口、大坪子、斯古溪、卡哈洛、元宝山、大岩洞、簸箕梁子)。

4.抱犊寨的历史文化

抱犊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源远流长的兵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相互交融,构成抱犊寨文化的主脉。在巅峰的平台上,有我国最大的山顶门坊南天门,有汉将淮阴侯韩信背水一战时的点将台和后人为其修建的韩信祠,有蜿蜒起伏的环山长城,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山顶地下五百罗汉堂,有道教著名道观金阙宫等等。登临其上,让人感受到弥漫着的古战场硝烟和浓郁的宗教气氛。

抱犊寨还是一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早在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就记载说 “又云抱犊者,古有其名也,即道家谓之‘北岳佐命’是也,《名山记》以为福地之数,云可避兵水也。”到解放初期,抱犊寨尚有金阙宫、白云寺等宗教宫院。清初张奇逢《题萆山胜概》诗中有 “瑶池硕果余盘,鹫岭玄机遍陇畴”之句,从中可以看出道教渐衰而佛教昌隆的情况。从现存的石窟造像、陀罗尼经幢等文物看,由唐至宋金元明清,佛教活 动在抱犊寨长盛不衰,两教并存的现象,为抱犊山留下了特殊的文化遗产,尚待人之开发研究。此外,古人留下的有关祈雨、观日、浏览宴饮等方面的题记,以从另一个方面成为抱犊寨文化胜迹的重要成分。

远在古代,抱犊就有十八池、蛟龙洞、仙人洞、天门洞、南天门、北天门、望海亭、天塔、天井、天书案等景观森列盘错,令人留连忘返。

获鹿人民投巨资开发抱犊寨旅游事业仅用一年多时间,便重建了南天门、北天门、金阙宫、韩信祠、八卦阵迷宫等景点,并且沿山崖筑起了雄伟的长城,架起了横越莲花山直通抱犊寨的空中索道,游客乘缆车可直到山顶。寨中现存有系马石、箭链、古矛等;还有各种类型的佛教石刻,在山阴十八池东侧,有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比丘僧,比丘尼的题名刻石,是山上年代最早的石刻;抱犊寨的道教宫观也小有名气,寨中金阴宫内的一株桃树,据说就是张三丰当年亲手所植。由于抱犊寨地处险要,所以历代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在这里的战争自然也很多,且大都见载于正史中。但战争并没有使抱犊寨失去文明的光彩。公元前204年汉将韩信曾于此萆山设伏、背水一战、大破赵军。

金末元初,金恒山公武仙曾于此山屯兵建寨,抗击蒙古军队。在道教典籍中,抱犊山又被列为“北岳佐命”。 在道教典籍及《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等历代典籍中,均记载抱犊寨为道家福地和“北岳佐命”;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也曾游历此山,并题有“抱犊福地”四字,可惜今己不存。但金阙宫的“三丰派”弟子却世代相传,并在获鹿一带产生了广泛影响。留下“三丰派”一支脉,至今相传不绝,宫观犹存。城内十方院、石井村金阙宫等道观均系抱犊寨金阙宫分支。“三丰派”第16代弟子郭资明,住山阳白云洞中,以洞取号,自号“白云”,专务清修,精于《道德》、《黄庭》之旨,为明末一代高道。

全国有多少叫李贵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全国有多少叫李贵林的名字、全国有多少叫李贵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