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娘)百度云【720高清国语版】下载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隐娘》和聂政,以及侯孝贤筹备八年的《聂隐娘》,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侯孝贤筹备八年的《聂隐娘》,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侯孝贤导演的影片『刺客聂隐娘』就要上映了,编剧除了导演本人之外,还有阿城与朱天文。主演是舒淇与张震,他们在『最好的时光』中有过合作。这部影片之前反复传出跳票的消息,现在终于有了着落,我们都十分期待。不知道常常被人说拍片风格很闷、作品中少有激烈的戏剧冲突的侯孝贤导演,会以怎样的方式来演绎这位女刺客传奇的一生。
2、等待影片上映的期间,我们把『聂隐娘』的故事又拿出来读了几遍。出乎意料的是,在短短千余字的篇幅中,竟然能够发掘到不少有意思的细节。这些细节如同凌乱的拼图,以残缺不全的姿态,为我们勾勒出潜藏于『聂隐娘』故事本文之下的一段隐秘的江湖传说,以及与此相关的唐德宗、宪宗时期政治、宗教的风云变局。
3、『聂隐娘』小说的主线剧情发生在唐德宗到宪宗时期,地点在「河朔三镇」之一的魏博。当时魏博节度使的职务由田氏一家所掌控,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
4、关于『聂隐娘』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主要有裴铏、袁郊、段成式三种说法,这里不详细展开。裴、袁、段三人都是晚唐时期的小说家,这也就意味着,『聂隐娘』差不多是一个由当代人所讲述的当代传奇。故事中保留的诸多细节,也绝不能当作闲笔轻轻放过。
5、自问世以来,『聂隐娘』的故事就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北宋初年,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广记』,将这篇传奇收录在卷一百九十四的「豪侠」类中。宋元之际,有个叫罗烨的人写了本『醉翁谈录』,里头提到了不少当时流传的话本小说的名目,其中就有「西山聂隐娘」。顺治年间,被当朝皇帝称呼为「真才子」的尤侗,曾将『聂隐娘』的故事从传奇改编作戏曲,还取了『黑白卫』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标题。到了晚清,版刻名手任渭长绘制『三十三剑客图』,聂隐娘排在第九位,比另外两名女侠红线和荆十三娘都要靠前。
6、武侠四大家之一的金庸先生也十分喜爱『三十三剑客图』,赞扬它「造型生动」、「很触发一些想象」,因而发愿「给每一幅图插一篇短篇小说」。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心愿最后未能完成,他在「写了第一篇『越女剑』后,第二篇『虬髯客』的小说就写不下去了」,「于是改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介绍原来的故事」。这就是收录于『侠客行』卷末的『越女剑』与『三十三剑客图』,创作时间大概在1970年。
7、在『三十三剑客图』一文中,金庸引用了『资治通鉴』、『唐书』等史料,对『聂隐娘』故事的历史背景做了一番解读。这部分内容大体是错的,不具有什么参考价值。只是里面有一段,关于空空儿这个角色的评价,说的很有道理:
8、这篇传奇中写得最好的人物是妙手空空儿,……他出手只是一招,一击不中,便即飘然远引,决不出第二招。自来武侠小说中,从未有过如此骄傲而飘逸的人物。
9、与金庸齐名的武侠作家梁羽生先生,在他的『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中,也提到了『聂隐娘』中两名重要的配角人物空空儿与精精儿。这三部作品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稍早于『三十三剑客图』。当然,金庸想要写『聂隐娘』的故事,应当是很早就开始打算的,未必就是受了梁羽生的影响。
10、和两位名作家一样,初读过『聂隐娘』这篇小说,我们很容易就被空空儿、精精儿充满奇趣的形象所吸引。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习惯用成语「妙手空空」来形容神偷的高妙技艺。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中有一个招式叫作「飞龙探云手」,用来窃取敌人身上的宝物或钱财,很受玩家欢迎。根据大宇的企划设定,这一招数最初由巴蜀盗侠李寒空创立,又传给了他的徒弟猴妖精精。「精精」这个形象,大概来源于梁羽生笔下「貌似猢狲」的精精儿。可能是空空儿、精精儿的出场方式相近,空空儿妙手空空的本领,一不小心就被迁移到了精精儿身上。
11、空空儿、精精儿形象的深入人心,正反映了『聂隐娘』小说的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作为故事的主角,隐娘本人的艺术感染力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这一现象的产生,恐怕与作品本身在情节叙述上的不完备,从而导致的人物行为逻辑的不自洽有关。
12、『聂隐娘』小说中不合情理的地方有很多,我们举几个例子:
13、乞食尼明明武艺高强,为什么不直接带走隐娘,而非要当面向聂锋索取?
14、乞食尼好不容易将隐娘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刺客,为什么转头又将她送还聂家?
15、乞食尼与隐娘约定说,再过二十年方可见面。可奇怪的是,直到故事的结尾,我们都没有等到她的再一次登场。
16、故事中的磨镜少年形象苍白,莫名其妙地出现,又不知所谓地离开。这个人物的存在,真的只是为了帮助女主人公完成一段独立自主的婚姻吗?
17、在聂锋死了以后,隐娘的母亲与家人为什么再也没有露面,他们又都去了哪里?
18、正是因为『聂隐娘』这篇小说中,存在如此之多不合情理的内容,我们在读完故事以后,才会有一种期待落空的失望。反倒是空空儿、精精儿两个配角,由于出场次数不多,其行为逻辑始终完整,再加上描写手法飘逸,自然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当然,我们可以解释说,这是『聂隐娘』的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缺乏经验导致的。或者学究气一些,我们还可以推测,宋人在编纂『太平广记』时,是不是出于篇幅或是趣味的考虑,对故事的原文进行了一些删改,这也是说得通的。
20、然而,无论采用哪一种说法,都无法消除我们心头的疑问。『聂隐娘』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中人物的诸多古怪行为,是否都能找到一个合理的根据?为了解开这些疑问,我们的目光再次转向中晚唐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透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层层迷雾,我们将最终得到解读『聂隐娘』故事全貌的唯一一把钥匙。
21、一、少女隐的奇幻漂移(又名:乞食尼来的那一夜)
22、聂隐娘者,唐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年方十岁,有尼乞食于锋舍,见隐娘,悦之,云:问押衙乞取此女教。锋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衙铁柜中盛,亦须偷去矣。及夜,果失隐娘所向。锋大惊骇,令人搜寻,曾无影响。父母每思之,相对涕泣而已。
23、开篇明确提到了女主人公隐娘的父亲,是「唐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在现存的史料中,我们没有找到有关「魏博大将聂锋」的任何记载。这个人物或许有什么原型,名字则多半是作者虚构的。所以要虚构为「聂」姓,卞孝萱先生在『「红线」、「聂隐娘」新探』一文中,已经做了很好的说明:
24、『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述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人事,……传奇作者赋予传主姓「聂」,用意在于肯定她继承了中国古代著名刺客聂政「义」的传统。……在这一点上,『荆十三娘』与『聂隐娘』如出一辙。
25、这一看法是很有见地的。因此,作为父亲的聂锋,他的名字反倒是跟着女儿来的。
26、故事接着说道,在隐娘十岁那年,有一位乞食尼来到聂家门口,十分喜爱隐娘,要求将她带走教习。乞食是佛教一种常见的修行方式,神尼到聂锋家乞食这一事件,当然可以发生在贞元中的任何一年。但为了谨慎起见,我们还是查阅了一下相关记载,发现在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包括魏博在内的广大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持续、严重的饥荒。『旧唐书•德宗本纪』:
27、(兴元元年,冬十月)诏宋亳、淄青、泽潞、河东、恒冀、幽、易定、魏博等八节度,螟蝗为害,蒸民饥馑,每节度赐米五万石。
28、(贞元元年,春正月)去秋螟蝗,冬旱,至是雪,寒甚,民饥冻死者踣于路。……河南、河北饥,米斗千钱。(同年,夏四月)关东大饥,赋调不入,由是国用益窘。
29、我们姑且认定,乞食尼来到聂锋家门口的日子,就是在贞元元年(785),并据此逆推隐娘的生年大概是在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当然,这样的结论很武断,可信度不高。后面我们会找到更多证据来支持,为了叙述的方便先写在这里。
30、后五年,尼送隐娘归。告锋曰:教已成矣,子却领取。尼歘亦不见。一家悲喜,问其所学,曰:初但读经念呪,余无他也。锋不信,恳诘。隐娘曰:真说又恐不信,如何?锋曰:但真说之。
31、隐娘曰:初被尼挈,不知行几里。及明,至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狖极多,松萝益邃。已有二女,亦各十岁,皆聪明婉丽,不食。能于峭壁上飞走,若捷猱登木,无有蹶失。尼与我药一粒,兼令长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令断。逐二女攀缘,渐觉身轻如风。一年后,刺猿狖,百无一失。后刺虎豹,皆决其首而归。三年后能飞,使刺鹰隼,无不中。剑之刃渐减五寸。飞禽遇之,不知其来也。
32、至四年,留二女守穴,挈我于都市,不知何处也。指其人者,一一数其过曰:为我刺其首来,无使知觉。定其胆,若飞鸟之容易也。受以羊角匕首,刀广三寸。遂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药化之为水。
33、五年,又曰:某大僚有罪,无故害人若干。夜可入其室,决其首来。又携匕首入室,度其门隙,无有障碍,伏之梁上。至瞑,持得其首而归。尼大怒,曰:何太晚如是。某云:见前人戏弄一儿可爱,未忍便下手。尼叱曰:己后遇此辈,先断其所爱,然后决之。某拜谢。尼曰:吾为汝开脑后藏匕首,而无所伤,用即抽之。曰:汝术已成,可归家。遂送还。云后二十年,方可一见。
34、根据「后五年,尼送隐娘归」这句话,我们知道隐娘重回魏博的时间是在贞元六年(790)。
35、隐娘回了家,一家人围着她问东问西。隐娘的回答很简单,说「但读经念呪,余无他也」,可是聂锋不信。这里很有意思,把聂锋的反应单独点出来,也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不信,只用了两个字:「恳诘」。直到这时候,隐娘才把五年来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出来。这段文字清新俊逸,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容易被当作小说家言轻轻放过。然而,正是经由其中的只言片语,我们将轻轻推开暗藏有神尼的身份、来历的那道暗门。
36、隐娘说自己「初被尼挈,不知行几里」,到达目的地时已经「及明」,再有上文提到的「及夜,果失隐娘所向」,我们知道神尼窃走隐娘一定是在当天夜里。根据魏博治所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的纬度推算,当地的日照时间最短大概在10小时不到。我们姑且用冬至这一天的最短日照时间,再加上世界顶级短跑运动员的瞬时最高时速45公里/时(文献请求)来计算,隐娘所描述的这个「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的地方,大致不会超过以魏州为中心、63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无论神尼武艺如何高强,在负重、长距离行进中,也绝不会超出这一人类生理的极限。
37、通过谷歌提供的卫星图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名县所在的地区是幅员辽阔的华北平原,只在东西两侧各有一处山脉地形,东面的是泰山,西面的是太行山。大名县到泰山的距离,大概不到300公里。太行山脉呈南北向延伸,如果取较短的垂直路径如涉县,大概有200公里。因此,我们暂且将隐娘的修行地点,定在泰山或太行山这两个备选项中。
38、隐娘接着讲到当地的自然风貌,说是有「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狖极多,松萝益邃」,还有不少「虎豹」、「鹰隼」。侯孝贤导演在武当山一带为『刺客聂隐娘』取景,大概就是从这几句话中得来的灵感。
39、考虑到隐娘被带离魏博的途中,并没有留下任何与大江大河有关的记忆,我们还是选择将答案落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体势险峻,东侧常见断层地貌,多野生动物出没。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新设置了国家级的猕猴自然保护区。唐文宗开成年间,远道来五台山巡礼的日本僧人圆仁,就曾这样描述他在当地的所见:
40、峰上松林,谷里树木,直而且长,竹林麻园,不足为喻。山岩崎峻,欲接天汉。松翠碧与青天相映。
41、与之相对的,「虎豹」这样的大型兽类在泰山及其周边区域似乎十分少见(文献请求)。作为历代帝王的封禅之地,泰山受到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实在过于深刻。要在这里设置一个隐秘的训练场所,既不庄重、也不合情理。
42、太行山一带自古以来就多宗教名胜,佛教自然不必说,道教徒在太行山地区的修行活动,似乎也可以追溯到汉晋年间。如果我们的推测不错,那么『聂隐娘』中的这位乞食尼,究竟隶属于哪个宗教、哪个教派呢?
4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定劫走隐娘的是一个道姑。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导演杨锦泉拍摄单元剧『大刺客』之『大唐聂隐娘』,剧中的玉虚师太这一角色,由著名女星惠英红扮演。她演的另一位师太,我们都很熟悉,是在几年后的那部『倚天屠龙记』里头。侯孝贤导演这次的『刺客聂隐娘』,似乎也是采用了同样的设定。
44、将乞食尼塑造为道姑的形象,大概与『太平广记』编者的一次笔误有关。『广记』的编者在抄录完『聂隐娘』的原文后,用小字注明说,这个故事出自裴铏的小说集『传奇』。历史上的裴铏,是一个具有鲜明道教倾向的人物。流传至今的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还保留有他的「道生旨」一文,主要是讨论神仙出世的思想。
45、然而,近几十年来,经过不少学者的研究,我们普遍接受这样一种结论:无论是从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还是行文方式、语言风格,种种迹象都表明,『聂隐娘』这篇传奇的真正出处,应当是袁郊的小说集『甘泽谣』。袁郊本人在唐懿宗咸通年间曾担任过祠部郎中一职,负责管理宗教事务。在『甘泽谣』里头,他对佛教的教义与神迹进行了大量的正面宣传。我们耳熟能详的「三生石上旧精魂」的故事,就来自『甘泽谣』这部书。
46、由此,我们判定,当日出现在聂锋家门口的这位世外高人,绝非什么女道士,而是一名货真价实的比丘尼。隐娘五年来生活、受训的这个「寂无居人,猿狖极多,松萝益邃」的地方,则是位于太行山深处、且与本地的佛教僧团保持着某种隐秘联系的所在。
47、可太行山实在是太大了,隐娘到底被带去了哪里?我们的首要排查对象,就是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直至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依然香火鼎盛的五台山。
48、众所周知,五台山可以算得上是唐代密宗最为重要的道场之一。代宗永泰二年(766),得到朝野广泛尊奉的汉传密宗祖师不空和尚,上表奏请于五台山创建金阁寺。大历年间,他还亲自到达此地,主持盛大的开光法会。直到唐武宗灭佛以后,五台山地区的密宗传承才日渐消歇。
49、根据故事的描述,我们推测,带走隐娘的这位神尼,大概就是出身于五台山僧团组织、且主修密教的人物。证据主要有两点。
50、一是前面提到过的,隐娘一开始向家人讲述这些年来的经历时,所说的「但读经念呪,余无他也」。这些话的确是有所保留,但恐怕也不是胡编乱造。我们知道,持咒是密宗十分重要的一种修行方式,「盖口诵真言,亦可象征包含各种神相」(汤用彤语)。在「密宗经典里,几乎没有一部没有咒语的」(周一良语)。唐代密宗又常常被人称为「真言宗」,也是这个缘故。
51、当然,这样的证据还不充分,因为「读经念呪」的行为,各个宗派都会做一些。也正是因为听上去比较平常,隐娘才在一开始就把这些事情告诉父母。重要的是第二处:「吾为汝开脑后藏匕首,而无所伤,用即抽之」。
52、今天的藏传佛教中,存在有「颇瓦法」这种神迹。据说,如果修行成功,会在头顶梵穴的位置出现凹陷的小洞。唐密与藏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考虑到这种现象过于神异,很难在别的教派中看到,我们还是倾向于将神尼的出身定为五台山密宗一脉。现实中的「颇瓦法」只够插得下一根吉祥草,隐娘的脑后竟然能藏匕首,这就属于艺术上的夸张了。
53、『刺客聂隐娘』剧照之「羊角匕首」
54、参考谷歌地图,从魏州到五台山地区的距离大概在500公里左右,沿途也没有经过什么大的河川湖泊,与我们之前的推测不存在矛盾。
55、我们认为神尼来自五台山地区,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旁证,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宋人话本「西山聂隐娘」。所谓的「西山」,正是位于北京西郊三十里处,属于太行山北部的一支余脉。民间艺人讲故事难免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偶尔也会留下些有益的信息,可以说得上「虽不中,亦不远矣」了。斜阳古柳的赵家村口,当人们一遍遍听说书人讲起「西山聂隐娘」的故事时,是不是也会盼望着有一天,这位传奇中的女侠一路奔腾如虎,将王师北定中原的消息传遍燕云十六州的每一寸土地。
56、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隐娘的武艺日见精进,「一年后,刺猿狖」,「后刺虎豹,皆决其首而归」。「三年后能飞,使刺鹰隼」,「剑之刃渐减五寸」。到了第四年,也就是贞元五年(789)的时候,神尼觉得差不多了,就指派给她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任务:杀人。
57、看起来,一切进行得很顺利。我们注意这句话:「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药化之为水」。这里的主人指谁,作者没有点出来。很明显的是,这位主人行事异常谨慎。人到底杀死了没有,别人说了不算,必须由他(或她)亲自目验以后,才算大功告成。考虑到这是隐娘第一次执行暗杀任务,同时,神尼从一开始就跟在她边上,「指其人者,一一数其过」。我们倾向于认为,在这一次的行动中,神尼始终是以教导者的身份旁观隐娘的一举一动。而那位「以药化之为水」的主人,则更有可能是刺客组织中地位更高一级的人物。
58、隐娘接到的下一次暗杀任务,是在离家的第五年,也就是贞元六年(790)的时候。在这一次的行动中,神尼显然对自己的徒弟放心多了。她没有再跟着一道去,只是简单描述了对象的身份特征。然而令她失望的是,隐娘竟然因为怜爱幼儿,耽误了任务执行的期限。神尼斥责了隐娘,并教导她「己后遇此辈,先断其所爱,然后决之」。我们注意到,在这次行动中,隐娘同样要做到「持得其首而归」。
59、通过对这两次暗杀任务的描述,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神尼对隐娘所施加的一系列刺客训练,有着极其严格的规范与程式。比隐娘更早来的另两名「聪明婉丽」的少女,她们的经历恐怕也是如出一辙,甚至连三人的年龄都一样是十岁。因此,神尼带走隐娘这一行为,绝不是通常所想象的那样,仅仅出于一人一家的恩怨情仇;隐娘五年来所生活的地方,也绝不单纯是什么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而是隶属于五台山密教僧团的一处刺客训练基地。在接下去的故事中,我们将会看到,这里所培养出来的一代刺客聂隐娘,是如何深刻地参与、影响了大唐帝国未来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局。
60、说着说着,时间到了贞元六年(790),我们的主人公隐娘长到了十五岁。神尼点了点头说「汝术已成」,终于可以出师了。
61、然而,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故事的走向开始变得有些莫名其妙。神尼一番苦心孤诣,为什么不直接交代隐娘更多、更重要的任务,而是任由她归家,最后反倒成了魏帅的左右手?神尼与隐娘所约定的二十年后,究竟又有什么大事因缘,使得二人必须重逢呢?
62、为了解开这些谜题,我们不得不暂停『聂隐娘』的本文,将目光转回到故事的发生地魏博,先来理一理魏博的故事。
63、魏博属于著名的「河朔三镇」之一,是唐代历史上最为强大的藩镇。他的创立者田承嗣从前是安史叛军,后来出于现实形势的考虑又投降了朝廷。田承嗣后头接着还有田悦、田绪、田季安一串人,都等着在我们的故事中粉墨登场。
二、孝经全集《士章第五》原文赏析与注解
1、资于事父以事母[1],而爱同[2],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3]。
2、取侍奉父亲的态度去侍奉母亲,那爱心是相同的;取侍奉父亲的态度去侍奉国君,那敬心是相同的。
3、 [1]资于事父以事母:资,取,拿。事,奉事。
4、 [2]爱同:指对父、母双方的亲情之爱相同。
5、 [3]敬同:指对父、母双方的尊敬之情相同。
6、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对母亲很爱戴,而对自己的上司则大多是尊敬的,对父亲则是又爱又敬的。尽管这是对不同人群“孝”的区别,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和上司,那么这个人难道不值得被人称赞吗?这样的人难道不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人生的成功吗?
7、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因为受到韩哀侯的宠信而受到了韩相侠累的嫉恨。严仲子惧为侠累所害,逃离韩国,开始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闻听魏国轵地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当可结识。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并赠黄金百镒(音益,古代重量单位,1镒为24两,一说20两)与聂母为礼。聂政坚辞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所不能从,盖因老母在堂,不能以身许友。
8、没过多久,聂母与世长辞。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独剩孤身始赴濮阳严仲子处,询问严仲子仇家的名字,并谢绝严仲子欲为其遣人相助的要求,孤身赴韩。
9、韩相侠累府宅护卫森严。那个时候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正自呆若木鸡时,聂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醒悟过来,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剖肚出肠。
10、聂政死后,韩侯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的。聂政姐聂荌闻听消息,即刻想到:这个人一定是聂政,因为他曾与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聂政想必是为了报知遇之恩。我应该前去认领。于是动身赴韩,到了那里,一眼就看出尸体就是聂政。聂荌伏尸痛哭,失声道:这就是轵地深井里人聂政啊!
11、道有往来人,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侯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荌回答:这个我知道。然而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都是由于母亲还在世上,以及我还没有出嫁的缘故。严仲子在屠贩之中与聂政相识,并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还活着,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呢!
12、话刚一说完,聂荌长呼三声“天”,即因悲哀过度、心力交瘁,死在聂政的尸体旁。
13、于文华出生于普通的河北农村家庭,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农民。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于文华,太早地理解了母亲的艰辛,也懂得了为母亲分担一些生活的压力,尽可能的多干一些家务事。放学之后,于文华总是千方百计地搂猪草、拾煤核、拣树枝、喂猪,什么活都干。
14、父亲病得非常厉害的时候,家里发电报给她。于文华匆匆从郊区赶到永定门火车站。在路上换乘公交车的时候,她还不忘给老人让座位。其实这种让座给老人的习惯她一直保持了十几年。于文华说,只要她一见到老人,就会想起父亲来。心中对父亲隐隐的情愫,永远挥之不去。让座也算是对父亲的一种缅怀。有一段时间,她总是梦到父亲。在梦里,父亲依然那么慈祥,那么亲切。于文华也时时告诫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一定要即时孝顺自己的父母,不管当儿女的在事业取得怎样的成就,哪怕是一句知心的问候也好,千万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15、父母的健康是儿女的福气。母亲只剩下三颗牙齿,吃起东西来很是麻烦。每次吃饭,于文华都会替母亲夹易嚼易消化的食物,吃鱼的时候更会替母亲摘掉一根根细小的鱼刺。然而,看着每次吃饭时,母亲艰难、痛苦的表情,于文华心里真如打翻了的五味瓶。她设法联系了牙医,给母亲镶了一口结实、轻便的牙齿。如今母亲都能嚼花生豆了。女儿更是喜上眉梢,心中洋溢着小小的幸福。
16、由于于文华的母亲习惯了乡下的生活,所以她不愿离开家乡到北京来。好在老家离北京很近,于文华隔三差五地就回去把母亲接过来,小住上几天,为母亲做可口的饭菜,为母亲洗澡、梳头,精心地照顾。直到今天,母亲已经是80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烁,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对整日忙碌的女儿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欣慰。
17、于文华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融入了作品创作之中。《想起老妈妈》、《永远的报答》、《天下父母》、《丈夫辛苦了》、《和谐盛世》——一首首饱含深情的歌曲唱出了心中对丈夫,对父母,对祖国无比的眷恋和感恩。她用自己的歌喉诉说着孝敬父母,忠于祖国的情怀。
18、故母取其爱[1],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2]。故以孝事君,则忠[3]。以敬事长[4],则顺。忠顺不失[5],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6],而守其祭祀[7],盖士之孝也。
19、侍奉母亲取亲爱之心,侍奉国君取崇敬之心,只有侍奉父亲是兼有爱心与敬心。所以,有孝行的人为国君服务必能忠诚,能敬重兄长的人对上级必能顺从,忠诚与顺从,都做到没有什么缺憾和过失,用这样的态度去侍奉国君和上级,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维持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20、 [2]兼之者父也:兼,同时具备。之,代词,指爱与敬。
21、 [5]顺:恭顺,顺从。失:短缺,过失。
22、 [7]祭祀:指的是祭祀宗庙祖先。
23、士的孝道,在于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和同事相处融洽。因为他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那他就必须先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一切任务,并懂得学习他人的长处。如果做事拈轻怕重,那就是不敬业;对同事颐指气使,那便是不顺。这样的人终究不会得到上级的信任和同事的好感。一个人处在如此尴尬的境地,那他还能继续保持其地位并进退自如吗?
24、鲍出,字文才,三国时京兆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他和母亲以及四个兄弟一起居住。鲍出为人豪放,但是对母亲却照顾得无微不至,兄弟之间也是兄友弟恭,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和乐美满、其乐融融。
25、一天,兄弟五人外出,只有母亲一人在家。两个哥哥和弟弟先回到家,发现一伙强盗把他母亲用绳子绑住手,劫走了。他们惊慌失措,又不敢去追。等到鲍出回来后,听说此事,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了出去。沿途杀了十多个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邻居家的妇人也被一道劫来了。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当,自己的同伙也已经有好几个死在了他手里,都不敢和他正面交锋,无奈之下就放了他母亲。鲍出指着邻居家的妇人说:“这是我嫂子,快放人!”贼人不敢造次,乖乖地把人放了。就这样,母亲和邻家妇人都得救了,鲍出也因此名声大振。
26、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天下太平后,他们回到家乡。在路上跋山涉水,母亲行走不便,鲍出就亲手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他背着母亲回到了家乡。鲍出对母亲的照料可谓无微不至,天冷加衣,天热扇席,母亲生病便寸步不离、衣不解带,母亲心情不好,就想方设法逗母亲开心,总之事事按照母亲的意愿行事,从来不敢怠慢。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亲活到了一百多岁才逝世,那时他也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依然为母亲守丧礼,无所不备。
27、鲍出的孝行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说的“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为后世做出了榜样,他的后代继承了祖先的遗风,成为孝悌治家的楷模。
28、南京姑娘梅婷,因主演《血色童心》、《北方故事》、《红色恋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影视剧而拥有了众多的“粉丝”,曾荣获第22届国际开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等多项大奖,是大家公认的实力派明星。
29、然而,让梅婷感到最骄傲的,并不是她如日中天的事业,而是她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拥有疼她爱她、知冷知热的父母。
30、梅婷出生在南京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的她聪明伶俐,乖巧懂事,人见人爱。1988年,梅婷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前线歌舞团舞蹈班。舞蹈班的女孩子特别爱美,她们经常一起去街上买漂亮的衣服和各种化妆品,而梅婷上街的次数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时间她都是一个人待在练功房里练功。
31、一天,母亲来学校看女儿,见其他女孩子一个个打扮得像公主,而梅婷简直就是她们中间的“灰姑娘”,母亲感到很内疚,她觉得这样太委屈女儿了。于是,她带着女儿来到商场里,要给她买几套漂亮的衣服,梅婷一个劲地摇头,并说:“妈妈,你们为了培养我,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不能再给你们增加负担。再说,我从来不和同学们比吃穿,只和她们比学习。”女儿这么小的年纪就能说出这样的话,知道体贴父母,这让母亲感到很欣慰。
32、 5年后,梅婷毕业进入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舞蹈队。领到了第一个月的津贴时,她给父母每人买了一个礼物,然后把剩下的钱全部交给了母亲。母亲搂着女儿,幸福地说:“我们的小婷婷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了。”
33、 1996年,梅婷考入了中央戏剧学校表演系,昂贵的学费和在北京的各种开销,对他们家来说,无异于是一笔天文数字。梅婷想,自己再也不能加重父母的负担了。因此,上学期间,她总是寻找机会拍摄一些广告,在剧组去客串一些角色,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甚至还能给父母一些零花钱。
34、随着《血色童心》、《北方故事》、《红色恋人》等影视剧的播出,梅婷渐渐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此后,她的片约不断,很少有时间与父母见面了,但无论走到哪里,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一只风筝,线紧紧拽在父母的手里。
35、平时在外面拍戏,无论多晚,梅婷都要打电话回家,向父母报平安。每次从外地回到家,她都要给父母买大包小包的礼物。随着经济条件的一步步好转,梅婷为父母换了一套住房,添置了家具,还掏钱让父母去国外旅游,见见外面的世界。
36、梅婷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后,她每年都要把父母接到北京来住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梅婷不接戏,推掉一切应酬,甚至连手机也关掉,一心一意在家里陪父母。有时,她还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在公园里游玩,去街上吃各种小吃。朋友见了,劝梅婷要注意自己的名人形象,她却说:“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在父母的眼里,我永远都是他们长不大的小女孩。”
37、《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1]。”
38、《诗经》里说:“要早起晚睡,努力工作,不要玷辱了生育你的父母!”
39、 [1]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夙,早。兴,起,起床。寐,睡觉。无,别,不要。忝,羞辱,侮辱。尔,汝。所生,指生身的父母。
40、这里说明了初级官员所要做到的孝道:第一,要尽忠职守;第二,要尊敬长上。初级官员所代表的人群在现代社会有一种普遍的意义,因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1、小飞是个10岁的男孩。他爸爸是个做生意的,有一次出去三年还没回来。但每过一段时间,小飞和妈妈就会收到爸爸从南方一座城市某条路的67号寄来的信。后来小飞问妈妈:“爸爸为什么过年也不回来?”妈妈说:“爸爸这两年的生意刚起步,肯定很忙,等忙完这阵子他就回来了。您给他回封信吧。”于是小飞趴在桌子上开始写信。他写完了信,再写信封,写上某某市某某路67号,再贴上邮票,封了口,让妈妈寄出去。
42、小飞很喜欢看爸爸的回信。在一封信中,爸爸提到了他所住的67号。说那是一幢大的老式房子,他住在那幢房子的四楼。房间里铺着抛光的松木地板,米黄色的窗帘从天花板一直垂到了地上。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能听到附近教堂里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福音。下雨的夜晚,站在阳台往下望,就能看见拖着尾光的小汽车在流光溢彩的街道像忙碌的甲壳虫一样来往穿梭。
43、在另一封信里,爸爸则写到他楼下的花园:从街道进入67号,是一条碎石铺成的小路,小路的两边用铁栅栏围着小小的花园,花园里有一种叫不出名的花,像碗口一样大,会在晚上悄悄开放,刚开时浅红色,但颜色越来越深,每天变七次。还有一种张开五只角的鲜红小花,喜欢沿着栅栏生长,它的叶子细碎而墨绿,淡青色的触须在白天使劲地打着卷儿,一到晚上却爬得老高……
44、市中心67号那些美丽的鲜花足足在小飞心里开了有几个月。小飞想,放了假我一定要到爸爸那里去玩,到那里亲眼看一看。
45、可是每次小飞对妈妈说起这事,妈妈就重复那几句话说:“爸爸做生意非常辛苦,一定不愿意我们去打扰他。”每次小飞都只好打消念头。
46、爸爸常常给小飞寄东西回来。小飞的书包里装着爸爸买的文具盒,身上穿着爸爸买的运动衫。他很愿意把爸爸给他买的零食和同学们分享,也愿意和他们说起那个67号。但说多了,同学们就问小飞:“您到过67号吗?”小飞一下子语塞了,说:“我……我当然要去的。”
47、想去看爸爸的念头又在小飞的心里打鼓了,这回比任何一次都强烈。
48、小飞的计划是在那年夏天实施的。学校举行为期五天的夏令营时,小时揣着妈妈给他的夏令营用的100块钱去了火车站,用37块钱买了一张通往爸爸所在城市的火车票。
49、小飞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才到了目的地。一下车,人流就把他淹没了。这是小飞第一回一个人出远门,而且是去大城市。他想,我不能慌,要镇定。他问一个摆摊的女人,您知道在某某路怎么走吗?那个女人说,某某路?好像很远,到郊区去了。小飞想,她一定是弄错了,我爸说某某路在市中心,怎么会在郊区呢?小飞又问了一位民警、一个中年男人、一个老头,还有三个比小飞大几岁的学生。这些人都告诉小飞,那条路在郊区。小飞奇怪了。爸爸为什么要骗自己呢?
50、人家还告诉小飞,去那么里转很多路公交车,不过要有钱也可以打的,那就方便多了。小飞知道打的很花钱,不过一想只要找到爸爸,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就真的打了个的。但那位司机问明小飞要去的地方以后就不走了。他说,那里太偏了,真要去得加钱。要不只能载你到岔路口。小飞算了算钱,说,那就到岔路口吧。在岔路口下车后,小飞看见了几座低矮的平房,房子旁边还有好些菜地,路上的人和车子都很少,知道真的到郊区来了。他又找人问,某某路怎么走?被问的人往西指了指。可是小飞走了半小时,还没到,他只好又去问人,人家还是往西指了指。小飞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儿,那天小飞一直向西走了近两个小时,才见到某某路的牌子孤零零脏兮兮地立在一个垃圾堆旁。又走了好一会儿,才看见一个门牌上写着107,小飞沿着这个号码往下走,一直走到了路的尽头,67号终于出现在小飞眼前。
51、但是小飞没有看见鲜花盛开的花园,也没有看见带有米黄色窗帘的窗户。那里的房子,甚至没有阳台。
52、那天小飞转身就离开了那里,后来在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回到了家。到家时,是夏令营的第三天,妈妈还以为小飞提前从夏令营回来了。关于这一次的秘密出行,小飞后来一句话也没有提起。
53、小飞还是像以前一样和爸爸通信。小飞说我的同学们也都知道67号了,都知道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爸爸则在半年后的一封信里告诉小飞,因为生意好转,他已经不那么忙了,所以在春节以前会回家。
54、爸爸回家的那天,小飞和妈妈去车站接他。爸爸比以前瘦多了。头上戴了顶帽子,但他一出站,还是被小飞一眼认出来了。小飞疯跑过去,紧紧抱住了爸爸。
55、 19年过去了,小飞依然记得爸爸信中的话:从街道进入67号,是一条碎石铺成的小路,小路的两边用铁栅栏围着小小的花园……
56、如果您问19年前的那个夏天小飞看见了什么,现在他大概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您了:那天小飞在67号看见的,是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
好了,关于《隐娘》和聂政和侯孝贤筹备八年的《聂隐娘》,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