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天气预报(怎样制作天气预报瓶)
天气预报是怎样做出来的?
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观测大气变化
天气雷达、闪电探测仪、风速仪、百叶箱、雨量器、高空气球等一台台气象观测设备所观测到的数据中渐渐组成气象预报基础资料,温度、风力、湿度、雨量等等便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高速计算机数据处理得到的数据。产生多种数值预报产品。预报员对数值预报、最新云图、自动站资料等,并结合天气实况,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天气预报会商
通过中央一直到县级层层会商,预报员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怎样制作天气预报?
首先是收集气象数据,从地面到高空,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地观测大气变化,并将观测数据迅速汇集。 其次,计算机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得到天气图、数值预报图等产品,为预报员提供预报依据。 第三,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初步预报。天气预报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两种。 一种是传统的天气学方法,就是对天气图上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天气预报。 另一种是数值预报方法,它是靠计算机“算出来”的。由于大气的运动遵循一些已知的物理定律,可将大气运动状态写成一组偏微分方程,给出初值(大气的当前状况),就可求解出方程组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值,据此得到大气的未来状况。 第四,最后结论。无论是天气学方法,还是数值预报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预报结论也不尽相同。
天气预报基本成型需要经过几个步骤
现代天气预报有五个组成部分:
1、收集数据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采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采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2、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采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3、数据天气
按照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
4、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5、制作过程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在电脑上制作全国气象形势图表(就是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图);主持人站在一块蓝幕前“指指点点”,讲解天气(如何把握各个地区的位置,主持人只有一个秘诀——死记硬背);影视中心进行影像合成,在电脑上用图表代替蓝幕;影视中心将制作完毕的节目传送到中央电视台。
扩展资料
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晴”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
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
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预报时间没有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
如果预报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则指的是12小时内的降雪。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雪,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除12.24小时预报外,还有48小时预报,72小时预报,还有未来天气分析等。
因为气象局每日提供给电视台,广播台,各大报纸的预报只有三次:早上,中午,晚上。对于突然的天气变化不能及时地作出预报,怎样才能及时地了解到突然的天气变化情况呢。从2009年9月开始,中国开通了121气象热线。
平均每两小时就有一次新的预报,及时准确,方便快捷。例如扬州的121气象热线,可以同时接听60门电话,话费与普通的市话相等。大多数城市气象台(局)都开通官方天气微博。
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是什么
天气预报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气象观测、数据收集、综合分析
预报会商、预报产品发布
天气预报怎么做出
每天晚上,当我们打开电视,在新闻联播之后,可以看到第二天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这样大范围的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的呢?
现在的天气预报不再是经验型的。而是靠根据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回的云图和各地气象台站测得的温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绘出的气象图,在经有关资料、经验判断后得出的。这样的预报以前一直是靠人工进行的,这种办法即慢,又不十分准确。难怪有人说:天气预报,仅供参考,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要想准确预报天气,必须把上面得到的数据列出几百阶乃至更高阶的线性方程组。若靠人工求解则需几百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内才能完成。这时已不是天气预报了,已经变成了天气报告了。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这一工作已由计算机来担任了。只要几分钟时间就可完成任务。
每天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就是由国家气象局利用两台大型计算机计算后得到的。每天晚上,当我们打开电视,在新闻联播之后,可以看到第二天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这样大范围的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的呢?
现在的天气预报不再是经验型的。而是靠根据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回的云图和各地气象台站测得的温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绘出的气象图,在经有关资料、经验判断后得出的。这样的预报以前一直是靠人工进行的,这种办法即慢,又不十分准确。难怪有人说:天气预报,仅供参考,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要想准确预报天气,必须把上面得到的数据列出几百阶乃至更高阶的线性方程组。若靠人工求解则需几百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内才能完成。这时已不是天气预报了,已经变成了天气报告了。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这一工作已由计算机来担任了。只要几分钟时间就可完成任务。
每天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就是由国家气象局利用两台大型计算机计算后得到的。
制作天气预报大致要经过几个步骤
天气预报都是经过气象要素观测收集、气象要素预报和预报结果发布三大步骤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