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哥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杨丞琳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出自何处?
《少年哥特之烦恼》(也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杨武能 译 1774年出版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是该书中主人公说的。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思春’这句话出自何处?是否有典故?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思春”这句话出自《少年哥特之烦恼》(也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杨武能译 1774年出版。
原话是“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没有典故
1、作品简介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
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
2、评价鉴赏
(1)德国思想家恩格斯 “《少年维特之烦恼》用艺术手法揭露了社会的全部腐败现象,指出了社会弊病中最深刻的根源。”“歌德完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
(2)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 它(《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价值在于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烦恼、憧憬和苦闷。
(3)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卢卡契《论〈少年维特之烦恼〉》 “这部小说不仅宣告了革命的人文主义理想,而且同时完整地表现了这种理想的悲剧性矛盾。《少年维特之烦恼》不仅是18世纪资产阶级文学的一个高峰,而且是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问题文学的第一各伟大先锋。资产阶级文学史如果把夏多布里昂及其同伙看作是《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学摹仿者,那么,它是在故意贬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意义。继承《少年维特之烦恼》真实倾向的不是反动浪漫而是十九世纪里人文主义理想悲惨的衰亡的伟大描述者者巴尔扎克和司汤达。”
(4)翻译家杨武能 “在表现形式上,《维特》受了一度在德国很流行的英国理查生的小说和卢梭的《新爱露绮丝》的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少年哥特的烦恼 电影 迅雷下载地址
尊敬的迅雷用户,您好
建议您可以到迅雷方舟里面搜索下是否有该影片,迅雷方舟 yun.xunlei.com ;
如果迅雷方舟没有,建议您可以登录 查看是否有相关资源
更多疑问,欢迎您向迅雷网络平台提问。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话是那位名人说的?
《少年哥特之烦恼》
1.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歌德
2. 余秋雨才高八斗,但怀春不遇,有点像待嫁的寡妇。
3. 一只可爱的小鸟,也许是怀春吧,在一株大树上尽情啼唱。
4. 少女怀春总多思,思多了煎熬,煎熬了行事就不稳。周梦
5. 做个少女,永远怀春。诗放在心里,奶油抹在脸上。傅斯年
6. 因而,男人无法肯定他的女人,当下是在怀春?
7. 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心雯
8. 有道是“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这一事实支持了对音乐的功能做出的一项假设。
9. 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至真至纯的部分。
10. 四月是花的海洋,春花烂漫,莺飞草长。让我们携满怀春风,拥满眼春光,一同走进春的怀抱,去放飞我们春日的遐思,放飞我们新的希望。
11.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歌德
12.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你瞧,我是不是名副其实的吉士
13. 中国文学史上,“关关雎鸠”“有女怀春”的情史都是由二八花信的少女写就的。
14. 从怀春年代开始修炼,直到三十五岁修炼成精——柔媚入骨,百毒不侵。
15. 怀春微微一笑,眼前的景象,花明柳暗,令她意外,料兰香家境甚是好。
16. 春和日丽,景色宜人,正是“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的良辰好景。
17.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少女怀春的眼神。
18. 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
19.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舒而脱脱兮,无使我犬吠。
20. “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