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西晋第一个皇帝 西晋第一任帝王

影评小编2023-04-10生活资讯65

西晋的第一个皇帝是谁 谁是西晋的第一个皇帝

1、西晋的第一个皇帝是司马炎;

2、西晋王朝的首位君王是司马炎。东汉末年分三国,其中之一为曹魏,其建立者为曹丕。曹魏政权自建立到灭亡,中间不过才四十余年的时间,而致使其彻底走向灭亡的人便就是司马炎。曹魏发展至统治中后期的时候社会矛盾已经变得十分尖锐,当时朝中也出现了两大势力集团对立的局面。其中以曹爽为代表的势力集团于嘉平元年落败,以司马懿为首的集团则顺利夺得朝中大权。

3、在这之后曹魏政权便掌控在司马家族手中,其中司马师在掌权时曾将曹髦拥立为傀儡君王。但是曹髦却对自己的傀儡身份心存不甘,于是于甘露五年带领数百名仆从对司马家族发起反抗。其结果可想而知,曹髦同时失去了王位与性命,而当时司马家族的当权者司马昭则在他身死之后将曹央扶上了皇位。话说司马昭执掌大权期间曾因立储一事左右为难,因为相比起长子司马炎,身为次子的司马攸名声更盛。不过在贾充、裴秀等人的坚持下,司马昭最后还是将长子司马炎立为了世子。

4、待司马昭去世之后,身为世子的司马炎继任其晋王爵位,同时接手其势力。而就在司马炎继任的第二年,他便胁迫曹央禅位。身为傀儡的曹央自是只能乖乖听话,于是曹魏就此被西晋取代。身为西晋建立者的司马炎,他在篡魏之后为加强皇权以防止世族权臣效仿其篡位而下令将诸多宗室成员逐一封王。他本是希望这些受封的宗室成员能够成为维护皇室的地方力量,但是不曾想此举却为之后“八王之乱”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5、不过就司马炎的政绩来说,他在位期间不仅实现了国家统一,同时他还缔造了“太康盛世”。然而待司马炎逝世之后,于他之后继位的司马衷却是一个痴傻之人。再加上其皇后贾南风的兴风作浪,一场致使西晋元气大伤的“八王之乱”随之爆发。最后西晋王朝于建兴四年结束统治,前后不过只持续了五十一年。

西晋第一任帝王是谁?

西晋第一位皇帝是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6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嗣父(堂伯),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拜相国,袭封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司马炎

司马炎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

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西晋的第一代皇帝是谁?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1],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6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嗣父(堂伯),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拜相国,袭封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2],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3]咸宁五年(279),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峻阳陵。[4]

西晋的开国皇帝是谁

晋朝开国皇帝

晋宣帝司马懿的孙子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初以父勋,封北平亭侯。迎立常道乡公曹奂,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为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年),拜为相国,袭封晋王。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年号泰始。

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人口增殖,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年),命令杜预、王濬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

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病逝,时年五十五,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峻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