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潜艇海底断崖事件 372潜艇海底断崖事件 发生在哪个海域
潜艇突遇水下断崖官兵180秒自救,潜艇掉深自救
潜艇由于隐蔽性出色,成为执行海战中不可或缺的一员。11月21日,《解放军报》就提起曾创下世界潜艇史“奇迹”的一次事故。海军372潜艇是有着“大洋黑洞”之称的常规潜艇,在2014年的时候,它曾经历了黑暗的180秒,在这短短3分钟时间内,它从险情发生到“死里逃生”,创造了一个力挽狂澜的水下奇迹。突然遭遇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掉深,潜艇深度计指针突然向下大幅度跳动,即便采取多种应急措施之后,潜艇仍然还在加速掉深。与“长尾鲨”号核潜艇的悲剧相比,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我国官兵可以成功处置,可谓是怎么褒奖都不过分。
潜艇突遇水下断崖官兵180秒自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人们总是喜欢用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来形同大海,但看似宁静的海面下却暗流涌动,这是因为“水下巨鲸”正在悄无声息地游弋着。潜艇由于隐蔽性出色,成为执行海战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但无论是复杂海况,还是人为原因;无论是故意撞击,还是意外碰撞。在幽静的深海航行的潜艇,就如同被蒙上了双眼,危险如影随形。
11月21日,《解放军报》就提起曾创下世界潜艇史“奇迹”的一次事故。海军372潜艇是有着“大洋黑洞”之称的常规潜艇,在2014年的时候,它曾经历了黑暗的180秒,在这短短3分钟时间内,它从险情发生到“死里逃生”,创造了一个力挽狂澜的水下奇迹。
短短的180秒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眨眼”的功夫,但对于372潜艇官兵来说,却是直面生死的3分钟。央视网称赞道,这是中国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讲忠诚、有担当、能打仗”的精神。或许你会好奇究竟怎么了,央视网就带着我们回到了过去,看了这3分钟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情发生在一个深夜,那天372潜艇正在执行远航巡逻任务,但谁都没有想到,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突然遭遇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掉深,潜艇深度计指针突然向下大幅度跳动,即便采取多种应急措施之后,潜艇仍然还在加速掉深。
要知道,这是潜艇事故中最危险的状况之一,一旦不能迅速控制潜艇状态,便会造成艇毁人亡的悲剧。早在1963年的时候,美军当时最新锐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曾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下沉到2300米深的海底,潜艇上129名船员全部被无情地“夺走”了生命,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
美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
有如此血淋淋的教训面前,可想而知当时我军官兵的气氛有多么紧张。更加祸不单行的是,除了要处置“掉深”险情,由于压力徒然暴增,潜艇的“心脏”主机舱一根管道破裂,大量海水瞬间涌入舱室,危险再度升级。
面对着这关乎生死的考验,官兵们个个冲在前线、闻令而动。不到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全部打开;1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多种电气设备关停;2分钟后,潜艇各舱室封藏完毕。这时,掉深速度虽然有所减缓,却还在持续。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全体艇员都在等待奇迹的发生。
终于!3分钟后,掉深停止,潜艇开始上浮,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像一只“巨鲸”浮出水面。就算是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形,372潜艇艇长易辉仍然心有余悸 “那种感觉就像是疾驰的汽车,突然调入悬崖,那种感觉无助而绝望。”
与“长尾鲨”号核潜艇的悲剧相比,面对如此危险的情况,我国官兵可以成功处置,可谓是怎么褒奖都不过分。就连美国网友也表示 “太罕见了!没想到在应对这样的情况时,中国巨人会做得比我们成功。”(叮允)
潜艇突遇水下断崖官兵180秒自救相关阅读
惊心动魄!我国372艇遭“水下断崖”3分钟自救全过程曝光
视频加载中...
央视网消息 我国潜艇部队不但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潜艇,更拥有训练有素的潜艇兵。二战以来,各国海军出现过多次潜艇遭遇水下断崖失事的情况,据公开报道成功自救的,只有我国的372艇,从潜艇掉深进水到安全脱险,372艇的官兵把握住了最关键的3分钟。这次险情的成功处置堪称是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驾驭潜艇是世界上公认的高风险职业,下潜深度每增加一米,危险就增添一分,加上水下复杂多变的水文环境,给潜艇航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也有着艇动三分险,生死一瞬间的说法。
在水下潜航是分不清白天黑夜的,但372潜艇的舱内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此刻谁也不知道,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午夜时分,潜艇的深度计指针突然向下大幅度跳动,艇体开始急速下沉。官兵迅速进行增加航速等一系列应急处置措施,但潜艇还是加速下坠。
372潜艇副艇长 李伟 “当时我就感觉是发生掉深了。掉深是指我们潜艇遇到海水密度突然跃变,潜艇浮力骤然下降,艇体急剧下沉的这样一种现象,形象地说就是遭遇了水下断崖。”
遇到海水断崖是潜艇水下航行最危险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失去浮力的潜艇就会急速沉向3000多米深的海底,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几乎在指挥员下令的同时,应急供气阀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应急浮起。
海军372潜艇舰务技师 练仕才 “我就盯住这个压力表,显示各种的压力。那个时候深度比较大,建立压力反应过程时间长一点,心里很急,压力表已经两百多了,这个艇还没往回走,还没有往上面浮。”
海军372艇舵信技师 赵满星 “那个时候人我们基本上有几分钟,可以说,几秒钟的时间,那个时候人非常恐怖的,你内心当中觉得当时就没救了。”
而就在此刻,更大的危险接踵而来。由于压力陡然增大,主机舱一根管路突然破裂,大量海水瞬间涌进舱室。一旦电气设备受损,潜艇的动力就会瘫痪,潜艇将加速下沉。
海军372潜艇电工技师 陈祖军 “二十几个压力,这个水打上来的话,打到我们这个上面来的话,从这下面缝隙里面打上来的话,这个上面都成雾状已经看不到了,我第一个就是把电机给停掉了,看那声势是这么大的水,停掉电机,我又跟他们下令,我就下令,就是说封闭舱室。”
海军372艇舵信技师 赵满星 “把自己封闭了,然后在里边处置这个情况,保证了我们主电机最后还能用,没起火没爆炸,不至于整个艇完掉。”
面对生死考验,官兵没有一人退缩,个个冲锋在前。1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器设备关停;2分钟后,全艇各舱室封舱完毕。
海军南海舰队某型潜艇艇长 伏立兵 “这个事情是全靠我们艇员反应快。如果我们几个的动作赶不到在时间的前面,恐怕现在就不是一个荣誉的集体荣誉称号的问题。”
3分钟后,潜艇终于停止了下沉。此时,潜艇离极限工作深度只差几米。紧接着,官兵小心谨慎控制潜艇快速上浮,并成功浮出水面。
海上指挥员 某潜艇支队支队长 王红理 “从潜艇掉深到安全脱险,我们把握住了最关键的3分钟。在关键的时刻,一个动作不到位,一个配合的不默契,都将会造成艇毁人亡的灾难性后果。”
潜艇虽然成功脱险,但装备受损严重。经过1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控制箱、滑油泵等主要设备故障被相继修复,潜艇的水下航行能力得到了基本恢复。
海军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支队长 潘辉雄 “372潜艇所以能够在这么一个危急中能够自救,很重要的因素,应该说,我们艇员的基本的技能比较过硬。用一句话说那就是训练有素。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不紧张不慌张,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一些动作,不走样。”
机密 还记得中国潜艇遭遇水下断崖吗
记得中央台播过
日前《解放军报》刊文报道了海军某潜艇支队339潜艇在挑战极限中提升战斗力等一系列光辉事迹。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我军已经在新型国产潜艇上装备了新型潜射反舰导弹,也就是外界所说的“鹰击”18亚超结合反舰导弹,这意味着我军潜艇的水下攻击力有了大幅提高。另外,报道还提到“在远离大陆架的深海之中,由于大洋海水密度陡然变化,正在潜航的339艇突然失重。千钧一发之际,艇上指挥员果断处置,迅速进车增速,及时稳住潜艇姿态,终于将潜艇浮起至安全深度。”这是一起典型的深海“断崖”险情,之前的基洛级372艇就曾遇到过,同样是经过艇上指挥员的果断处置和全艇官兵的共同努力而得以脱险。
在海洋中,不同区域的海水由于温度、盐度不同,因此海水的密度也存在不同,而声音在不同密度的海水中传播也会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声道”。由于声音在不同声道中不断折射,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声音不能达到的“声影区”,如果潜艇处于声影区内,即使它就近在眼前,探测器也找不到它。潜艇在水下作战时,都是尽可能寻找存在“声影区”的跃变层来隐蔽自己。然而有利就有弊,深海大洋虽然能够为潜艇提供天然的保护伞,但复杂的海底地形和水文情况同样也充满了危险。如果海水跃变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水下断崖”。
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如果突然遭遇水下断崖,就会因浮力减小而急剧掉向海底,称为“掉深”。如果潜艇急剧下沉而不能得到控制,那么当潜艇调到安全深度以下,巨大的海水压力就会压破潜艇的耐压艇壳,给潜艇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掉深”被列为潜艇最怕遇到、最难处置的危险情形之首。
世界范围内,不少莫名的潜艇灾难都与遭遇“水下断崖”有关。例如1937年德国的一艘潜艇就在一次出航中意外沉没了,当时没有任何舰艇对它进行攻击。直到很多年以后,海洋学家指出,这艘德国潜艇是被海洋内波推进了“断崖”后,在巨大的水压下被摧毁的。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1963年4月进行深潜试验时突然失事,艇上129名乘员全部遇难。美国潜艇专家根据相关数据,普遍认为该艇在水下遭遇了“断崖”,导致大幅“掉深”,之后被深海压力压爆。
以色列“达喀尔”号潜艇1968年从英国起航后,在进入地中海后神秘失踪。直到1999年,搜救人员才在3000米的海底发现了早已成为残骸的“达喀尔”号。虽然此前以军提出包括埃及海军击沉说、潜艇质量不良说、阿拉伯间谍破坏说等理论,但现在看来,该艇不慎进入“断崖”而导致沉没的可能性很大。
由此可见,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要想保证水下航行安全,不仅需要进行海洋勘测、积累丰富的海洋地质、水文情况的数据库,还要培训出大量高素质的潜艇官兵,面对危险临危不乱。而372、339艇先后遇到的“断崖”险情以及成功脱险,充分表明了中国海军潜艇官兵的高素质。
海军372潜艇事件是什么时间
2014年春节期间,具体时间未公布
《锻造无畏的“水下尖刀”—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艇锤炼打胜仗能力纪实》称 那天,该艇正执行远航巡逻任务,在数百米深的大洋潜航,遭遇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掉深。这是潜艇水下最危险的状况之一,如果不能迅速控制下潜状态,“掉深”到极限深度便会艇毁人亡,外军潜艇曾有过血淋淋的教训。
此时,事发海域水深数千米,该艇失去浮力急速下沉,主电机舱管道因深海巨大压力而破损、海水喷涌而入……危机时刻,全艇官兵条件反射般的反应速度和指挥员果敢正确的应急处理,3分钟内,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水雾环境中,关闭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阀门和开关,操纵了几十种仪器,将险情成功化解。
有人说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断崖是什么 有何实例?
简单来说,潜艇就相当于是一种在水下航行的船只,且拥有极高私密性和安全性,相信潜艇的威力有多大不用我这个外行人多说。但是,你知道潜艇最害怕遭遇海中断崖吗?而液体海底又为什么会影响水下潜艇、水上船只的安全航行,并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
海底断崖不是海底山
不少人在听到海底断崖这个词的时候,都误以为是海底山形成的悬崖,但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地球上体型较大的海底山都已经在人类的信息库里,我们准确的知道它们每一个的位置,自然也就无法对潜艇构成未知威胁。
目前人类发现的海底山大约有30000座的样子,它们的高度都超过了1000米,而位于新西兰和萨摩亚群岛之间、高度达到8690米的海底山,则是全球范围内最高的海底山,而它的形成始于死火山。相对而言,西太平洋海底分布的海底山相对更多,并蕴藏了诸多矿产资源。
事实上,海底断崖、深海断崖和海下断崖这样的名字,都不过是海中断崖的别称。海底断崖不是实实在在的山崖,而是因为上层和下层海水密度存在巨大差异。具体来说,也就是海水上层的密度比海水下层密度大很多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无形的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中断崖的出现就意味着海水浮力会呈现出从上到下急剧减小的趋势。
为什么潜艇最怕遭遇海底断崖?
在海下航行的潜艇,一旦遭遇海底断崖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整个身体的浮力和平衡被打破,然后快速一直朝着海底的方向往下掉落。要知道,潜艇在设计和制造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该潜艇能承受的最大海下潜入深度值。
就目前的公开数据来看,一般的常规潜艇都只能潜入300米的样子,只要游艇的潜入深度超过了它的设计限度就会陷入失控的局面。当潜艇快速下掉的时候,增加的不仅有其所处位置的深度,还有其身体要经受的压强也急剧增大,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国家都发生过海中断崖所导致的失事事件。
而在所有“掉深事件”中,美国的“长尾鲨号”潜艇沉没海底应该最为著名。因为,它从1960年下水到163年沉没,不仅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第一艘沉没海底的潜艇,也因为其耀眼登场之后仅服役了不到2年的短暂时间。尽管该潜艇沉默的原因至今都存在诸多争议,但官方调查结果还是认为,从遗留在海底的潜艇碎片等情况来看,它在当时遭遇了海底断崖的可能性较大。
当然,即便潜艇的功能很强大,而绝大多数潜艇在遭遇海底断崖的时候都难以幸免,这也是为什么海底断崖会成为潜艇最怕遭遇到的情况。但是,你知道吗?我国的372潜艇就曾成功克服了海底断崖造成的“掉深”险情,甚至创造了全球潜艇史上的重大奇迹,因为在那么多海中断崖经历主角中,只有我们的372潜艇自救成功了。
为什么液体海底不仅会影响潜艇航行,还会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虽然海底世界中海水的密度有一个大致规律,比如,海水的温度和密度会分别沿着赤道到两极的方向降低和增大,而相同位置海水的密度大小则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进一步变大。但是,这样的特征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现实情况,要知道,当海水的深度一旦超过1500米的时候,其密度会受到深度影响的程度就变得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当达到一定的海水深时,水深这个属性对海水密度的影响就变得不明显了,反而是海水的反常温度和盐度会给该处海水的密度带来较大变化。当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突增的时候,科学家们将其称为密度跃层,正是这个密度跃层会导致声波在传播的时候出现折射的情况,所以,潜艇如果能在航行的时候找到这样的特殊地带,就能避免躲在密度跃层下的自己被人发现。
这个五行的密度跃层,就像是一个液体一般的海底,如果潜艇停歇在它的上方,还能够有效的节省燃料呢。而密度跃层的形成原因除了刚刚说到的盐度和温度以外,很多时候还跟海上突然掀起的大风大浪有关,因为这个过程导致的上下水层温度变化容易形成密度跃层。
而之所以不少海洋生物会在这个过程中死去,则是因为密度跃层会导致不同层海水之间难以循环。要知道在海底生活的鱼儿也同样是离不开氧气的,而密度跃层就暂时将它们所在空间中的溶解气体体量限定了,所以,一旦无法及时补充足够的溶解气体补充,就会导致位于密度跃层之下的海洋生物窒息而亡。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特别有经验的渔民,一般都会直接避开时常出现密度跃层的特殊海域,因为这些地方一般都没有到少鱼可以被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