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千千静歌 千千静听官网

影评小编2023-04-08生活资讯62

如何利用千千静听将APE转换成MP3?

1、首先用千千静听打开一首歌曲,

2、然后右键点击对应歌曲,会弹出以下界面

3、选中转换格式,出现转换界面,目标文件夹那边设置下你转换后歌曲要保存在哪里,其他的默认就行,然后我们在输出格式那边选择“MP3 编码器”,

4、然后回到转换格式界面,点立即转换,等待完成就可以了。如图所示

“千千静听”曾经很火,后来为何会被淘汰?

   千千静听(英文名称TTplayer),由郑南岭开发,最初软件名称为“MP3随身听”,后因喜欢歌手陈慧娴演唱的歌曲《千千阙歌》,最后更名为“千千静听”。

  千千静听是一款完全免费的播放软件,页面很小巧,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集播放、音效、转换、歌词等众多功能于一身,支持多种音频格式。

  千千静听最开始诞生的时候,MP3十分火热,这也使得千千静听最初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播放这些MP3格式的音乐。由于简洁的外表和高效的本地播放,使得千千静听迅速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很多台式电脑也把它设置为默认播放器。

   由于千千静听使用虚拟内存技术,占用的内存资源极其有限,由此一炮打响,成为市场上最火的音乐播放器,甚至被网友评为中国十大优秀软件之一。但是千千静听的属性就决定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必定会衰落。

   由于千千静听诗歌本地音乐播放器,根本没有办法抵挡网络普及的潮流,随着网络普及兴起,我们现在听音乐不再需要本地播放,拿流量就可以在线听。并且现在流行的音乐软件,除了最基本的播放功能之外,更兼具了社交的属性,

  人们可以自由评论音乐,抒发感受,比如随处可见的网易云热评。

  2006年,百度收购千千静听,而后经过一系列整合,更名为百度音乐。至此,千千静听画上了句号。

“移动互联的发展,让只有工具功能的软件必然面临淘汰。千千静听始终只是单一的播放器,而互联网用户需要的则是服务、用户体验。”虽然言语间有些现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发展要面临的必然趋势。这句话像是总结,又好像是告别。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会遇到更好,功能更加全面的应用,我们需要记住的,是这些被时代抛弃的产物,曾经带给我们的欢乐。

千千静听是怎样没落的?

2006年,郑南岭把千千静听卖给了百度,做了三年百度员工。不过虽然当年千千静听的市场占有率第一,虽然有郑南岭亲自坐镇,但也没能让百度在桌面市场更进一步。2013年,百度全面发力移动互联网市场,为了全面发挥百度品牌的影响力,千千静听改名百度音乐,一个经典产品就这样消失了。

2014、2015年,版权保护开始被重视。国家版权局于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广电总局又发布了名为《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连快播王欣也被抓了。一向不注重版权采购的百度音乐,一夜之间倒下。

扩展资料

由于千千静听使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可以将大部分运行数据暂存在电脑硬盘上,使其成为占用内存资源最小的音乐播放器。由此一炮打响,成为市场上最火的音乐播放器。以绝对的优势碾压后来的酷狗酷我音乐。

千千静听展示出的不仅是国内互联网音乐市场近20年的变迁,同时也连接着香港台湾内地近30年音乐产业的兴衰变迁。

千千静听的由来是什么?

千千静听 由来于郑南岭。

郑南岭,上海人,千千静听(TTPlayer/thousand tunes player)的唯一开发者。

郑南岭在大学期间就开发过一个图片浏览器 千千浏览,功能与当年的ACDSee类似,不过更小巧、快速。他工作后又开发过不少行业软件,郑南岭开发这些软件,当时的想法很简单, 就是想满足自己的一些需求。

2002年的时候,本着边学边做的想法,开始了第一个版本的设计,当时叫‘MP3随身听’。第一个版本主要是实 现了非常高效和低资源占用的MP3播放,并且有一张不同于当时Winamp方方正正、比较传统的皮肤,而采用了比较现代的非矩形的皮肤,也就是大家现在看 到的各种形状的皮肤风格。”

自2006年7月百度收购千千静听以来,百度一直在整合旗下的音乐平台业务。2011年6月,百度旗下音乐平台ting正式上线,2012年正式改名为百度音乐。同年10月百度开始整合百度MP3、百度ting、千千静听等音乐产品,将音乐频道MP3字样改为音乐。而将千千静听更名为百度音乐,这被视为百度已经完成旗下音乐产品整合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