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风玲被停职 黄风玲冒用学籍最终处理结果
“顶替上学”堂姐承认借用学籍,堂姐是否窃取堂妹人生?
这个堂姐就是窃取了堂妹的人生,这是毋庸置疑的。
看了这个新闻,真是觉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河南长葛市的黄海霞女士在2000年突然发现,自己在1993年考上了河南许昌师范,却被表姐黄风玲冒名顶替上学了。
而被指控顶替的那位堂姐黄凤玲的丈夫则说,不存在这个事情。但是说不过去的是,黄凤玲现在还在小学当老师,用的名字就是黄凤霞的名字。
究竟是不是顶替了,两姐妹的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是,这位表姐上师范学校之后一直用的是表妹的名字,这就是在窃取表妹的人生,
要知道,在1993年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农村女孩子来说,考上师范学校是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因为这就意味着你从此拥有了一个铁饭碗,拥有了一个城市的户口。那个年代,农村人对于城市户口是十分向往的。
我想,这应该就是黄凤霞要状告堂姐的原因,他的人生本来可以脱离种地、喂猪这些事情,过上比较轻松的文化人的生活,却被表姐掉包了,这当然不可以原谅。
退一万步说,按照表姐黄凤玲的说法,当时参加考试的是她本人。
那么请问,为什么当初不用自己的身份证,而要用表妹的身份证?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她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不可以参加考试,或者其他原因没有这个资格。
可是这样做之后,就会导致一些本来属于表妹的机会被她占有了,这就是活脱脱地在窃取别人的人生。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事件已经过了20多年,黄凤霞才说出来,感觉很多事情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她只是窃取了你的前半生,后半生还有大把的机会,何况现在的机会比以前好多了。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余生过得轻松自在,没有牵挂?
古人常说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也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大部分都是让人不满意的事情占多数。
细思极恐。
其实,绝大多数人的不如意,痛苦,并不是因自己的平庸而痛苦,而是看到身边的人比自己过得好,而难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想要过得轻松自在,那么你就需要丢掉“见不得别人好”的想法。
世上就有些人,看到别人的成功,自己的落魄而痛苦,或者身边的人突然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自己,而感到无比的难受。
人一旦产生这种受伤害的感觉,是很可怕的,它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到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到自己。
别人为什么会比你成功,你永远看不到的话,只看表面的成果,你会越来越痛苦。
唯有接受了这个现实,别人比你厉害就是比你厉害,你才能更好地跟比你层次高的人,融入在一起。
当然,如果你见不得别人的好,其实也是你人性里最恶的一面。
也就是说,有种恶叫见不得别人好。
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面,东院的大当家周莹,在丈夫和公公遇难后,三太太为了典当行的产业,想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周莹。
在情急之中,周莹说出了自己已经怀上了孩子。
于是,感觉无法捞到好处的三太太,就设计了一场周莹和王世均有私情,来陷害周莹。
陷害成功后,那一大家子认为是家丑,不能报官,直接用私法沉塘。
就在整个吴家基本认为是事实的时候,有两个年轻人跑了出来,阻止陷害周莹。
这两个人就是,吴家二叔的两个孩子,吴泽和吴漪。
他们俩因敬佩周莹的为人,而站出来为她说话,可势单力薄,终究也没有阻止那场陷害。
假如,周莹与吴漪的友谊写到这里为止的话,就没有以后吴漪陷害周莹的事情了。
可偏偏周莹被沈家二公子给救了,后来剧情扭转,周莹找出真相,打败了陷害她的三太太。
这时的吴漪也就在那场风雨中,发现了原来自己喜欢的赵大人,他看周莹的眼神与别人是不一样的。
在吴漪的心中,赵大人救过吴漪,他就是将来自己所要嫁的对象。
当她知道自己心爱的人,原来不结婚的原因,就是喜欢周莹时,吴漪便由原来对周莹的崇拜,慢慢的变成了嫉妒。
吴漪设了一场局,让赵白石不得已而为之,明媒正娶的与吴漪结为了夫妻。
吴漪从遇到赵白石,满以为遇到了世上最罕见的真正爱情,吴漪对赵白石是倾慕已久,可赵白石对周莹是情有独钟。
要不是吴漪设的局,赵白石根本不可能与吴漪结为夫妻。
婚后的吴漪对赵白石是照顾有佳,她的一门心思都在赵白石的身上,甚至有些失去了自我的那份真。
即便这样,吴漪还是从赵白石的眼里看不到,赵白石与周莹说话时的那份精神。
吴漪对周莹从崇拜到吃醋,再转变成对周莹的厌恶,也就为后来诬陷周莹埋下了隐患。
凡是一个家庭的衰败,都是从内开始乱起,也就是说,从身边的人开始乱起。
曾经那么好的姐妹,在那次沉塘事件上,鼎力相救的妹妹,周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外人想害她时,却是一个对她最好的吴漪栽赃陷害她。
做假证,把污蔑周莹的信件带入她的卧室内。
这件事,使得周莹锒铛入狱,惹来了杀身之祸。
正应验了那句,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身边人好,即便是曾经那么好的姐妹,为了一己私利,受别人蛊惑,伤人伤己。
打个比方说,如果吴漪接受了赵白石喜欢周莹的事实,自己沉住性子,好好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向周莹靠齐,她是有机会得到赵白石的心的。
毕竟,周莹当时是吴家东院吴聘明媒正娶的妻子。而赵白石是有官职在身的,他们两个人就算彼此都有情义,也是不被接受的。
俗话说,真心捂得石头热。
如果吴漪接受了周莹确实比自己好,就算得不到赵白石的心,那她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一个可以真心待她的人。
只可惜,她的嫉妒,让她人性里的恶展露的淋漓尽致,甚至丢掉了本真的自己。
2018年11月,曾经轰动全国的黄海霞事件,让人很是震惊不已,到事件最终水落石出后,又令人唏嘘。
河南长葛女黄海霞,在她40岁的时候,将自己的堂姐黄风玲老师告上了法庭。
说是1993年,16岁的她考上了许昌师范,被堂姐黄风玲给顶替上了大学,后来当上了老师。
从此,她的堂姐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她却颠沛流离,到处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她这一告,还真就成功了。
堂姐黄风玲老师被撤职,就在快要退休的黄风玲,在堂妹的无理取闹下,她的名誉、人格、尊严全部受损,也迎来了不少网友的骂声。
后来,经过公安多次的调查取证,其实根本就不是黄海霞所说的那样。
事情的结果真相是,原来,黄风玲借用了堂妹黄海霞的学籍不假,但成绩是堂姐黄风玲自己考取的。
答卷上的每道题,都是黄风玲自己写的,成绩里的每一分,都是用自己的知识获得的。
只是多年后,黄海霞看到,堂姐一家过得越来越好,嫉妒心理作祟,也就想出了这么一场闹剧。
看完这则新闻,让人唏嘘不已。
血肉至亲的姐妹,在利益面前,尽然也会这样争得你死我活的。
不得不说,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身边人好,是何其的贪婪可怕。
因为嫉妒心,让至亲的人从此陌路,这样的结果可笑吗?不止可笑,还觉得可惜,可悲。
如果黄海霞接受了自己没有能力的事实,加上她和黄风玲的亲情,如果她想要被救济,说不定黄风玲会念在当初借用学籍的份上,帮一把她。
可惜的是,黄海霞就是见不得别人好,从而酿成了如今的局面,亲情不再,从此陌路。
不管是离我们远久的女富商周莹事件,还是近现代黄海霞事件,你再怎么的优秀,也要提防身边。
见不得你好的人,为自己的人身安全,事业功绩,多一份保护,别让另有心之人,给祸害了去。
虽然周莹在吴家尽力挽救的前提下,她获得了重生,但也损失了吴家大半个家产。
同时,也让赵白石看清了,什么为了民富抗争,努力,那只不过是一套官话而已,使得他从一个人的魔爪下跳到了另一个人的魔爪下。
不过,还好赵白石能看清这点,为后来人设,在周莹的生意周旋中,从间接之处,来接济穷人,真正为穷人服务,造福百姓。
吴漪在后来的自责中,用最原始的办法,对周莹负荆请罪。
就在周莹已经完完全全原谅她,吴家也从新接纳了她,可终究是她不能原谅自己曾经犯下的,无知的错而抑郁死去。
黄海霞事件也是终究水落石出,可那又怎样呢?
只能说是两败俱伤,彻底的失去了血肉亲情。
我们自己有几斤几两,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自己做不到别人能做得到的,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要有学习的心态。
而不是嫉妒对方,而不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如果你真的想跟比自己层次高的人相处,你就必须得接受这个现实,别人就是比你强,而你能做的不是嫉妒,而是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唯有这样,你才能融入到高层次人的生活圈子里,甚至还有可能得到对方的帮助。
见不得身边人好,伤人伤己。
余生,愿你能接受别人比你好的这个现实,唯有这样你才能收获更多!
被堂姐顶替上学一事处理结果公布,堂姐被处以停职处理,合理吗?
被堂姐顶替上学一事处理结果公布,堂姐被处以停职处理双方都感到委屈。当前争议的焦点已经转向黄海霞本人或堂姐是否参加了考试。90年代的时候对应届生、往届生区分的很严格,一些师范和中专,只准应届生考,这就导致复读的学生必须借用弃考的应届生的学籍。
农村孩子在读书能考出个好成绩,是改变一生命运机会,无端的被人顶替,而且是亲人堂姐顶替了,这就是无端故意窃取最亲的人的劳动成果。堂姐经过自己的努力,复读后考上学校,并且毕业之后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而黄海霞在1992年辍学卖起了猪肉,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欺诈性使用学生身份是那个年代存在的问题,并非只有这一个事,要调查太多了。一些网友分析说,很明显已经达成协议学籍被亲戚用了。现在看人家过得好心生嫉妒或者是有了矛盾所以演了这么一出,老实说,即使她自己参加了考试,没准现在也在卖猪肉。
这本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各自过各自的生活,九几年做生意,那时的钱应该好挣,反而教师的工资很低,卖猪肉的不一定比当教师的挣的少。
实际上,黄凤玲的家人正在接受教育。她的丈夫说得很清楚。在视频中,黄海霞是在高考前还是退学后卖猪肉,这两种口径是完全矛盾的。只要了解这一点,就基本可以了。借用学生学籍的问题属于特定时代的特定产品。教师属于委员会,毕业教师将仅是新生考试的候选人,因此,今天借用学生学籍已经不一样了,参加考试的任何人都将上学。
不幸的是,目前的网民已经将矛头指向了黄海霞,甚至说得很好。诸如固有失真和阴险之类的词泛滥了整个注释区域。因此,一些网友建议,由于已经发现这是对学校身份的欺诈性使用,其结果是自己获得的。鉴于这种历史遗产,可以容忍吗?校长说她是一位好而负责的老师。那个时代有很多东西,这是一个遗留问题,不要让这个历史遗产失去一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