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级地震 6级地震波及多少公里
6级地震是什么概念?
; 01
属于强震,破坏性强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大于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有85%来自浅源地震,12%来自中源地震,3%来自深源地震。
按地震的远近分类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公里。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按震级大小分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按破坏程度分类
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
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
特大破坏性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
6级地震有多大威力
地震达到6级所释放的能量大致相当于1.5万吨TNT当量,人会惊醒,火车可能脱轨,一般房子可能倒塌。
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震级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每相差2级,其能量就相差1000倍。
当地震强度超过4.5级时,已足够让全球的地震仪监测得到。地震强度为5.0—5.9级时对设计/建造优良的建筑物只会有少量的损害。地震强度为6.0—6.9级时,可摧毁方圆100英里以内的居住区。
遇到地震的自救方法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在户外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震后如发现自己不能脱险时,应采取延缓生存时间的自救措施。地震引起房倒屋塌时,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灰尘,因此,首先要防止呼吸道被尘埃堵塞;其次决定生死的首要条件是有无空气,故不要乱喊叫,尽量节省氧气,保存体力;再者要冷静观察自身所处环境,努力创造供生存的安全空间和易于被外面人发现的条件。
6级地震严重吗详细情况
6级地震严重,6级属于强震,破坏性强,可造成房屋倒塌。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震波最大振幅来确定的。由于仪器性能和中距离不同,记录到的振幅也不同,所以必须要以标准地震仪和标准震中距的记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