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称象 曹冲称象还可以用什么代替
曹冲称象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称象
利用杠杆原理。
可以选择一个巨大的翘板,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称重。将大象放在翘板的一端,然后另一端站上人。随着人的数量的增加,在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使整个翘板保持平衡。
因为每个人的重量不一样,如果出现了人的体重大于大象的体重,那么这个时候换体重轻的人既可。此时只需计算出另一端人的总体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简介
《曹冲称象》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课文 ,是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的,又名《称象》。由梓君、陈亮、杨海波、左小群共同参与朗读。
本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曹冲称象一文中还有什么办法能称出大象的体重
曹冲称象一文中没有其他办法能称出大象的体重。
不过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巨大的跷跷板,用杠杆原理来称重。当然,操作步骤也很简单。把大象放在跷跷板的一端,然后站在另一端站上人。随着人数的增加,在达到一定数量后,整个跷跷板保持平衡。
因为每个人的体重是不同的,如果人的体重大于大象的体重,那么这个时候可以使用较轻的人就行了。此时,我们只需要计算另一端人的总重量,即大象的重量。事实上,这种方法类似于曹冲的方法,但也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手段。
扩展资料
曹冲称的大象是吴国孙权送给曹操的礼物。因为这只大象很大,曹操以前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大象。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一样粗,但是如何才能具体地称出这头大象的体重呢?这给许多谋士出了一个难题。
一个孩子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曹冲。他说他能准确地称出大象的重量。曹冲首先做的是把大象带到船上,当大象与水平面稳定后,他在船上做了一个标记。
然后把大象带到岸边,接着把石头装到船上。石头大大小小的被装进船里,船一点一点沉下去。在到达标记处之后,曹冲命令工人停止装载石头。这时,只要称一下石头的重量,你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
除了曹冲的办法还有什么办法称象?
除了曹冲的办法之外,其他的称象方法如下
首先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象称重翘翘板,大概意思是利用杠杆原理,让大象站在一端,另一端用物品,等物品和大象重量相同时,再将物品的重量相加,便可算出大答象的重量。
接着将大象用钢索绑定起来,然后利用吊车的滑轮,在钢索的另一头系上大筐,在筐内放入重物,重量相等时,就会平衡。计算重物就可以算出大答象的重量。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做一个类似于天平的秤,大象在一边,另外一边放上方便称重搬运的物体来计算。
曹冲称象的相关原理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等量替换法是一种常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这里再讲一个爱迪生的小故事。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位数学基础相当好的助手叫阿普顿。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电灯泡的玻璃壳交给阿普顿,要他计算一下灯泡的容积。
阿普顿看着梨形的灯泡壳,思索了好久之后,画出了灯泡壳的剖视图、立体图,画出了一条条复杂的曲线,测量了一个个数据,列出了一道道算式。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计算,还未得出结果。爱迪生看后很不满意。
只见爱迪生在灯泡壳里装满水,再把水倒进量杯,不到一分钟,就把灯泡的容积“算”出来了。这里,爱迪生用倒入量杯里的水的体积代替了灯泡壳的容积,用的也是等量替换法。
除了曹冲称象的办法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
除曹冲称象的方法外,还有以下三种方法可以称象
1、让大象上船做标记,然后将石头换成人,再将每个人的体重相加,便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
2、做一个大象跷跷板,利用杠杆原理,让大象站在一端,另一端站上人,等人和大象重量相同时,再将人的重量相加,便可算出大象的重量。
3、水池装满水,把大象赶进去水池,再赶出来,计算水溢出来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称象原理
曹冲年龄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但他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 “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