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李四光的小故事 李四光的小故事100字

影评小编2023-04-01生活资讯100

李四光的小时侯的故事

1、李四光从小就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诗歌不懂就问的好学生。长大后,李四光也能把小时候看到的大石头与大学中学习的地质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理论学说,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这说明,作为学生,一定要善于思考,而且要把理论与现实有机的结合,才能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2、李四光从小上的是私塾,后来到武昌求学。他到武昌水陆街的湖北省务处报名,小心谨慎地从钱袋子里掏出一元钱买了张报名表。由于工作人员态度不好,弄得他很紧张,在填表时把自己的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填错了就得新买一张报名表,对借钱来读书的李四光来之不易。

他想了想决定把原名李仲揆改了,他把“十”改成了“李”,把“四”保留了下来。“李仲揆”变成了“李四”,他觉得太俗,这时他抬头看到大厅中央一块横匾上有四个大字 “光被四表”,于是就在“李四”后面加了一个“光”。

扩展资料

1、李四光(1889—1971),男,蒙古族,湖北省黄冈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地质学家。

2、新中国成立之际,李四光排除干扰,从英国秘密回国,历经周折,于1950年5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四光

李四光的一个小故事20个字

李四光在农村生活了近14个年头。从五六岁起,他就在父亲教书的私塾里读书,还要帮着母亲打柴、舂米、推磨、提水……,艰苦的生活培养了他刻苦奋斗的精神和倔强的性格。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之后,洋务派兴起,湖北办起了许多新学堂,以讲新学而标新立异。李四光被深深地吸引,他只身前去投考,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他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扩展资料

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1949年前由于旧中国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

李四光建立的地质力学,是把力学理论引进到地质学的研究中,即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他认为,地球表层的各种构造现象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壳在运动中存在,必然有一种力量在起作用,这种力就是地应力。

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会形变,由于各种岩石性质不同,产生的构造形迹也不同,依照构造形迹的力学特征和组合形式,可以追索力的作用方向和方式,进而探索地壳运动的方向和起源。这是一项研究地壳运动的新方法。它把力学和地质学密切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解决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问题的新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四光

李四光的小故事50字

1、1904年5月,李四光赴日本留学。12月,李四光结识了在东京法政大学学习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经介绍又认识在东京京西大学工艺化学的马君武。此时,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并毅然将盘在头上的长辫子剪掉,表明自己站在革命的一边。

2、1907年,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船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宣统二年毕业。因其在日本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并获孙中山赞誉,送其八个字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3、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然而做好回国准备时却被伦敦的朋友(凌叔华、陈源夫妇)告知,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其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将被扣留。

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直到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到了北京。

4、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

这十条标准,一直被中国及其他国家蜓科学者所采用。李四光用这个方法,鉴定了大量的化石标本,写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蜓科》,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

5、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1949年回国时,他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1月,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和刘杰、钱三强一起做了工作汇报。

李四光多次听取找铀队伍汇报、指导工作。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 “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