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起眼儿呵 北京南城边上的芭蕾圣地
中国的国家级芭蕾舞团在哪里呵,今天就带你去看看这个芭蕾舞圣地。
瞧这座路边的普通大楼和逼仄狭窄的院落,就是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所在地,也是中国芭蕾的圣地。
1959年成立的中央芭蕾舞团是中国芭蕾舞的辉煌发展的见证。
成立于1959年12月31日,第一任团长戴爱莲,现团长冯英。
代表作品有《天鹅湖》《红色娘子军》等。
如果说1581年法国《皇后喜剧芭蕾》的上演,一直被视为芭蕾舞剧之初始——雏形的话,芭蕾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几乎晚了3个多世纪。不过,起步虽晚,却是飞跃前进。
由书法大家和文化大师赵朴初题写的团名。
最早的芭蕾舞团是属于歌剧舞剧团的。现在在大楼后面还能看到舞剧团的牌子,述说着这一层渊源。
这个地方其实不难找,尽管不在什么宏伟壮丽的长安街,也不在车流浩浩的二环路,但你只要找到了虎坊桥,顺着路口往南,到了南横东街向东一拐,太平街和北纬路交口处西南角就是这个剧团的所在地。
因为芭蕾舞演出需要专业条件的剧场,为便于排练演出,就把芭蕾舞团放在了当时演出条件最好的天桥剧场附近。
天桥剧场建于五十年代,曾经是首都最大最现代的歌剧舞剧演出地。
天桥剧场大约在十几年前进行了整修和重建。更加现代和壮观闪亮。
夕阳下逆光里的天桥剧场。
天桥剧场与中央芭蕾舞团的大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样的坐西面东位于南北走向的大街上。
对中国 芭蕾具有影响力的是俄罗斯学派。从1954年2月第一位苏联专家奥-阿-伊莉娜(O-A-YEALINA)应邀来京开办第一期“教师训练班”起,到58年中国上演第一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国芭蕾实现了初创期的神速“3级跳”。在此期间,谙熟芭蕾艺术的戴爱莲 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临近芭蕾舞团的天桥地区已经成为南城的文艺演出中心,德云社的最早的场子也在附近。这座大楼是新的天桥演艺中心。成为南城的文化地标。它的对面就是壮丽的天坛和自然博物馆。
民族化的芭蕾舞。
探索将芭蕾舞民族化的努力。创作了包括《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大批表现中国本土故事和题材的舞剧。受到广泛的赞扬和肯定。
世界经典名剧的演出显示了艺术实力。
北京舞蹈学院举办的第一期全国芭蕾舞训练班。
第一部最成功的大型中国芭蕾舞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 红色娘子
军》1964年首演,编导: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作曲:吴祖强、杜鸣心等;首演者:中央歌剧舞剧院,女主角:白淑湘饰琼花;吴静珠饰连长;男主角:刘庆棠饰洪常青;李承祥饰南霸天;主要女配角:赵汝蘅饰琼花战友;万琪武饰老四。
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芭蕾舞团给予了亲切关怀。
从天坛西门西望,左侧是天桥演艺中心,四面钟,远处的是天桥剧场。
剧团周边文化底蕴深厚。附近的古迹先农坛。
永定门也是剧团的邻居。
京津高铁桥和乾隆写下的皇都帝都赞颂文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