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后期:简明(授权)
友情出镜:秋叶
原创文字:圳……
随笔?八月看见秋
文/圳……
进入八月,望秋不远,墙上挂历说今年的“立秋”是月头上的首个周日。立秋日的到来,标志秋天自此开始,夏秋交替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初始的秋天不过是一只影子,可有可无、有意无意的穿梭在未尽夏日里。
和以往一样,秋天来的时候,夏天并未了结,两者须共存于一段周期中,时光好像在贯彻它的某种意图,即使强弱互换,遵循文明礼节,暑于凉气中逐步褪尽,秋在夏弱后逐步变强,自然界含蓄的性感表达,不但富有诗意,更渲染着和谐氛围。
即便立了秋,并不能简单地理解秋天已经完全到来,事实上我国很大部分地区还处在长夏中。所谓的秋,不过只是日历上晃晃悠悠的背影,但不管什么说,影子与正身离之不远,待秋分日夏被点上句号,面纱后的秋天便露脸清晰可见了。
八月看见秋,唤醒了我们意识里隐约浮现的景色,富有神韵,极具诗意,自然与文化现象皆因记忆背景下丰富的情感世界,喜乐哀愁同样会因时节引发形成波动,多愁善感,自然成熟。春夏之间,像一片专为抚平生活的缓冲地,休养生息。
所以,未来的秋天,才会在自然成熟中显得那么的美,使人流连忘返,诗情画意。无论是“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还是“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无论是“纷纷坠叶飘香砌”,或是“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古诗词里那些唯美的句子,在这份自然成熟中透露出独特的魅力,并且掌握着永恒的审美价值,于此,人们脑海中尽情勾勒出的那座金秋,都具备秋神秋韵,秋山秋水,秋色秋月,秋心秋思,而所有的这些美好,仿佛就在不远处,唾手可得,皆因八月看见秋。
缓缓被揭起的面纱后,可见立秋过程中的三候:
一侯凉风至,西风习习,温变始肃,适时凉爽,心旷神怡。
二侯白露降,雨随风起,白霜茫茫,凝珠落玉盘,雾重晨曦中。
三侯寒蝉鸣,寒蝉恋暑,凄切婉婉,秋高气爽,大地金黄。
夏秋时节的这番景象,怎能不被古文人拾起,南宋的中兴诗人范成大有首《立秋》对此就写的非常精彩——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每年到了立秋,年中的紧迫感似乎随节气的变化而逐渐加强,反复在告诉你的依然是一些与时俱进的的道理,比如此刻,需要看淡看轻某些世故,打开纠结,放过自己,不再为纠缠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里而苦恼,一岁年龄一岁心,心怀坦荡,满目秋色。
八月看见秋。心灵此刻是否该有一片清新的开阔地,缓冲时间,缓冲情绪。落叶知秋,剔除烦躁,亦可游一下山,戏一下水,泡一壶茶,听一曲风。气候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不由静下心来,感悟岁月,养性修心。